20年前被發現資優。 試過考第一,又試過考第尾; 試過GPA有4.0,又試過公開試不合格; 試過3個月自修本來要讀1200小時的課程,又試過4年先完成本來3年的課程。 資優其實只是某些領域上有些少著數,偶爾有其他人意想不到的靈感。 我也要努力,也會失敗。 機緣巧合之下當了老師, 過去的經驗令我對異常醒目的學生有些了解, 也會對常常失敗的學生多些體諒。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名次
香港人似乎非常緊張排名。小學生考試有名次,大學又講QS Ranking,連中學也開始流行一些不知什麼機構按不知什麼標準做出來的排名。
成績一發出來,這個小小的名次往往讓人趨之若鶩,彷彿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排第尾是世界末日,名次倒退也往往引起極度恐慌。其實名次代表什麼? 名次本來是一個相對性指標,表示位於某一組內的相對表現。由於是相對不是絕對,就大有可能會表現進步但名次倒退,可能因為其他人也同時進步,或者準則降低而造成全體進步的假象,甚至是準則改變產生對自己不利的因素。Anyway, 我覺得香港的學校普遍用名次來評量學生,其實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幾年前量度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市排名的準則修改後,香港一下子躍升為香港最適宜居住城市的第一名。排名,其實還可信嗎?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求"分"大作戰
出grade前夕,就開始收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學生email。有平時上堂未見特別積極但忽然多謝我的學生,也有忽然間介紹我聽歌的學生,都好像是希望在出grade之前留個好印象。坦白說,卷我一早改好,會就一早開完。grade,當然早就塵埃落定。
有些比較精明的學生,明白留好印象是不能臨急抱佛腳的道理,由week 1就開始處處獻殷勤,讓所有人(特別是我)都認識他。我對這沒什麼意見,但到評分時還是會盡量公平。這個方法雖然比sem尾才send個email高明得很,但也視乎學生本身的表現。如果表現本來就不特別好,留個bad impression又有什麼意思?
有些學生整個學期超好禮貌又熱心,到下一個sem再在校園遇上,判若兩人。有同事說,過了這個sem,當我們再沒有利用價值,而學生還是熱情地主動打招呼呢,那就算是真心了。有時我也搞不清楚利用價值這件事,因為學生隔了幾年走來叫我寫recommendation letters還是常有的事。
而我,一向奉行簡單主義。所有熱情跟我打招呼的我一律當真,報以燦爛無比的笑容回應。全部受晒,而grade,係唔會特別高0既,完!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