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過一個特殊學習需要(SEN)教學的課程,但其實大學裡幾乎沒有多少個SEN學生。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還未到大學這關已經給篩選掉了。
今個星期的鏗鏘集的主題,主要是圍繞SEN大學生的求職遭遇。他們好不容易考進大學,入學時屢獲讚賞,畢業時卻要面對物競天擇的處境接受比一般人更嚴苛的考驗,連自理能力也受到質疑。然後我看看自己,想起以前讀書時學校有一個禱文,其中一部分是:
Thank you..... (不太記得中間) for eyes to see, for ears to hear...
那時候在morning prayer拿著prayer book直接唸,沒有太大的感覺,只是想視力聽力不過是基本生存技能,也沒什麼特別。今天看到困難比我更大的人,反而讓我覺得面前的挑戰微不足道。
節目重溫:
鏗鏘集 — 掌聲背後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hkcc&d=2015-04-13&p=858&e=302097&m=episode
20年前被發現資優。 試過考第一,又試過考第尾; 試過GPA有4.0,又試過公開試不合格; 試過3個月自修本來要讀1200小時的課程,又試過4年先完成本來3年的課程。 資優其實只是某些領域上有些少著數,偶爾有其他人意想不到的靈感。 我也要努力,也會失敗。 機緣巧合之下當了老師, 過去的經驗令我對異常醒目的學生有些了解, 也會對常常失敗的學生多些體諒。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時勢造英雄
有人說要"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我非常同意。
買樓買股這些不在話下,讀書,也講timing。最近讀教育課程要看看課程設計,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到自幼患有讀寫障礙的丁錫全醫生(詳見成功要素)
如果丁醫生生於2000年後,還能成為醫生嗎?我的初步想法是不可能。
丁醫生曾在訪問表示,自己的數學較強。當年學能測驗,考中文和數學。數學是丁醫生的強項,而中文,與數學一樣是多項選擇題,不用寫字。當年不知道有沒有校內呈分試,但banding仍主要以學能測驗決定。換到今天,banding全由校內試決定,題類不限於多項選擇題。與丁醫生當年數學和中文能力相約的讀寫障礙的學童,能否用文字取得相等的佳績,是一個疑問。
如果不能像丁醫生一樣進入band 1的英文中學,除非家裏提供出國讀書的機會,否則進入醫學院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使能照辦煮碗先進入英文中學打好英文基礎,然後轉到中文中學用中文考公開試,AL和DSE也是兩種不同的玩法。
AL年代,可選全計數科目作為主科,各科的比重都是AS程度的中英文的兩倍。語文科目相對次要。到了現在,DSE的主科中英數通識四科裡面只有一科不是文字科目。四科皆是必修的同時,很多大學只看一至兩個選修科的成績,變成難以用選修科來追回必修科的成績。如果中英通識成績都沒有5,莫講話醫學院,就算能否入大學也是疑問。
所以我的結論是,了解自己當然重要,但更重要是掌握時機,把自己放在有利位置。香港的基礎教育好像不太適合數學能力高有讀寫困難的人,如果真的要在香港發展,讀完書回來也未遲......
買樓買股這些不在話下,讀書,也講timing。最近讀教育課程要看看課程設計,不知道為什麼讓我想到自幼患有讀寫障礙的丁錫全醫生(詳見成功要素)
如果丁醫生生於2000年後,還能成為醫生嗎?我的初步想法是不可能。
丁醫生曾在訪問表示,自己的數學較強。當年學能測驗,考中文和數學。數學是丁醫生的強項,而中文,與數學一樣是多項選擇題,不用寫字。當年不知道有沒有校內呈分試,但banding仍主要以學能測驗決定。換到今天,banding全由校內試決定,題類不限於多項選擇題。與丁醫生當年數學和中文能力相約的讀寫障礙的學童,能否用文字取得相等的佳績,是一個疑問。
如果不能像丁醫生一樣進入band 1的英文中學,除非家裏提供出國讀書的機會,否則進入醫學院的機會微乎其微。即使能照辦煮碗先進入英文中學打好英文基礎,然後轉到中文中學用中文考公開試,AL和DSE也是兩種不同的玩法。
AL年代,可選全計數科目作為主科,各科的比重都是AS程度的中英文的兩倍。語文科目相對次要。到了現在,DSE的主科中英數通識四科裡面只有一科不是文字科目。四科皆是必修的同時,很多大學只看一至兩個選修科的成績,變成難以用選修科來追回必修科的成績。如果中英通識成績都沒有5,莫講話醫學院,就算能否入大學也是疑問。
所以我的結論是,了解自己當然重要,但更重要是掌握時機,把自己放在有利位置。香港的基礎教育好像不太適合數學能力高有讀寫困難的人,如果真的要在香港發展,讀完書回來也未遲......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上世紀的「少女時代」
韓風未盛之前,我的少女時代,都是SPEED。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3265
看完這篇文章,中學時的片段一湧而出。也許每一個年代,都有自己的「少女時代」。
現在流行學韓文,有一個英文老師的兒子說,如果不是DSE要考英文,很多人讀的不是英文而是韓文了。我的「少女時代」流行讀日文,就算平日再緊張學校成績的人,暑假也總會去讀個暑期日文班,方便聽歌打機看日劇遊日。
那時喜歡的日本歌手多到不得了,其中有她們。那時候連學校老師也說聽過她們的歌:
近年她們復出,讓我嚇了一跳。我印象中的Speed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少女時代」,但寬子樣貌成熟,繪理子略現疲態,只有多香子和仁繪能夠保持昔日風采。
Oh, 原來我的少女時代,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時間過得真快。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名校小學band 3學生
讀書時教琴,有機會接觸一些讀名校的小學生和幼稚園生。他們今天都繼續在名校讀書。有一個例外,讓我至今難忘。
那是一個反應好快的小朋友,第一堂全部東西都是一教就懂,讓人眼前一亮。如是者每次她都輕而易舉地完成所有事情,但感覺她不曾練習。
她的創造力好強,有時會用低音型造緊張刺激的氣氛,然後繪影繪聲的說大白鯊怎樣出現。
她的精力無窮,觀察力強,有時一見面就突然在地上扮spider man爬給我看,而她的確模仿得好像。也有時候她一見面就用舌頭模仿琵琶的聲音給我聽,又真的好像琵琶。
可是每次遇到不是馬上可以做到的事,她都跟我說自己好怕困難。開始時她會嘗試,但她不會反覆不斷嘗試。
有時候她會把爸媽吵架的事告訴我,感覺她有一些壓力,情緒也受到一點點的影響。
後來當樂曲變得越來越難,那一教就懂的奇蹟就再沒有出現過。我還是依舊鼓勵她努力,但還是從來沒聽過她去練習。
我於是找她的媽媽說說,希望不要浪費人才。她分明是個腦筋好靈活的孩子嘛。想不到媽媽跟我說了一整個小時,似乎學校老師也給她不少壓力,什麼方法都試過,就是沒辦法讓孩子用心把事情做好。
最後,她琴學了很多年才2級。完成小學後,離開讀了6年的名校和一齊成長的朋友,自己一個人去了同區的band 3中學。
每次看到缺乏耐性的聰明小朋友都讓我想起她。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
那是一個反應好快的小朋友,第一堂全部東西都是一教就懂,讓人眼前一亮。如是者每次她都輕而易舉地完成所有事情,但感覺她不曾練習。
她的創造力好強,有時會用低音型造緊張刺激的氣氛,然後繪影繪聲的說大白鯊怎樣出現。
她的精力無窮,觀察力強,有時一見面就突然在地上扮spider man爬給我看,而她的確模仿得好像。也有時候她一見面就用舌頭模仿琵琶的聲音給我聽,又真的好像琵琶。
可是每次遇到不是馬上可以做到的事,她都跟我說自己好怕困難。開始時她會嘗試,但她不會反覆不斷嘗試。
有時候她會把爸媽吵架的事告訴我,感覺她有一些壓力,情緒也受到一點點的影響。
後來當樂曲變得越來越難,那一教就懂的奇蹟就再沒有出現過。我還是依舊鼓勵她努力,但還是從來沒聽過她去練習。
我於是找她的媽媽說說,希望不要浪費人才。她分明是個腦筋好靈活的孩子嘛。想不到媽媽跟我說了一整個小時,似乎學校老師也給她不少壓力,什麼方法都試過,就是沒辦法讓孩子用心把事情做好。
最後,她琴學了很多年才2級。完成小學後,離開讀了6年的名校和一齊成長的朋友,自己一個人去了同區的band 3中學。
每次看到缺乏耐性的聰明小朋友都讓我想起她。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玩扮老師來準備考試
Easter已經只有那幾天,想不到居然還會有時間幫朋友讀高小的女兒補習。本來我很不屑盲目追求分數,好離地的覺得在香港,高分低能多的事。也真想不到上次幫她補完4次,每次40分鐘,就讓她對讀書重獲信心。原因,只不過是她一向低於average的中文和常識成績突飛猛進。
我對小學課程的理解,止於我自己上世紀讀小學的經驗,非常脫節。為了幫朋友,有需要先了解學校課程和考核要求:
1)快速看完一到六年級的教科書/補充練習/工作紙,初步掌握學校想學生學的知識
2)借來聯繫中學的中一二教材,估計中學跟小學課程之間的銜接
3)閱讀小朋友的年級的往年試題,看看有沒有題類和小朋友錯答的pattern
初步準備ok後,我們搞搞新意,玩小朋友扮老師。原因好簡單,小朋友在學校專心聽講,需要時回家父母又會講解,犯不著找我來當第n個老師。
以下是毫無科學根據的一個teaching idea,適用於A小朋友,但不代表適合B小朋友:
1)跨課文的思考題目:我按題類把下學期的課文分成3至4個專題,每個專題寫5個問題。「老師」有一星期去準備10分鐘的報告時間,期間「老師」不可以看筆記,要好好「教我」,我會像正常學生一樣好有禮貌地問老師問題,而且我真的會當她老師,她要負責教到我明白為止
2)寫筆記: 老師要留意我有什麼聽來聽去都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份溫習筆記給我。長度不拘,畫圖寫字都可以,清楚易明就ok,就是不可以隨便從網上copy and paste,要自己思考和整理
3)出試題:我們按範圍和題類互出試題給對方做,要自己都覺得好難,下一次交換做,交換改
4)訪問:評分後,我們嘗試透過發問來了解對方不懂作答某題目的cause — 基礎知識不夠? 誤解題目?寫錯字? 太心急?題目寫得不好而我們沒問清楚就作答? etc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理性討論,旨在幫助對方明白本來掌握不好的地方,「老師」不可以指責我,我也要尊重「老師」。
5)講座:4次補習完成後,老師在家開個講座,向爸媽和我分享中常考試心得。老師自己挑選重點,準備活動增加觀眾的認識。
我的工作就是這樣簡單。前期工作很多,但後期都是小朋友教我。有時如果問小朋友any question, 他們不懂問,如果他們已經好用心做練習還是錯漏百出,就不妨把責任還給他們,抱著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愛心一齊學習,說不定有意外驚喜。
我對小學課程的理解,止於我自己上世紀讀小學的經驗,非常脫節。為了幫朋友,有需要先了解學校課程和考核要求:
1)快速看完一到六年級的教科書/補充練習/工作紙,初步掌握學校想學生學的知識
2)借來聯繫中學的中一二教材,估計中學跟小學課程之間的銜接
3)閱讀小朋友的年級的往年試題,看看有沒有題類和小朋友錯答的pattern
初步準備ok後,我們搞搞新意,玩小朋友扮老師。原因好簡單,小朋友在學校專心聽講,需要時回家父母又會講解,犯不著找我來當第n個老師。
以下是毫無科學根據的一個teaching idea,適用於A小朋友,但不代表適合B小朋友:
1)跨課文的思考題目:我按題類把下學期的課文分成3至4個專題,每個專題寫5個問題。「老師」有一星期去準備10分鐘的報告時間,期間「老師」不可以看筆記,要好好「教我」,我會像正常學生一樣好有禮貌地問老師問題,而且我真的會當她老師,她要負責教到我明白為止
2)寫筆記: 老師要留意我有什麼聽來聽去都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份溫習筆記給我。長度不拘,畫圖寫字都可以,清楚易明就ok,就是不可以隨便從網上copy and paste,要自己思考和整理
3)出試題:我們按範圍和題類互出試題給對方做,要自己都覺得好難,下一次交換做,交換改
4)訪問:評分後,我們嘗試透過發問來了解對方不懂作答某題目的cause — 基礎知識不夠? 誤解題目?寫錯字? 太心急?題目寫得不好而我們沒問清楚就作答? etc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理性討論,旨在幫助對方明白本來掌握不好的地方,「老師」不可以指責我,我也要尊重「老師」。
5)講座:4次補習完成後,老師在家開個講座,向爸媽和我分享中常考試心得。老師自己挑選重點,準備活動增加觀眾的認識。
我的工作就是這樣簡單。前期工作很多,但後期都是小朋友教我。有時如果問小朋友any question, 他們不懂問,如果他們已經好用心做練習還是錯漏百出,就不妨把責任還給他們,抱著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愛心一齊學習,說不定有意外驚喜。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精英的教育方法?
親戚朋友去完Club Med,回來跟我們分享趣事。有一件關於教育的事,讓我們嘩了一聲。
話說親戚遇上一個香港人家庭,爸媽在ibank工作,他們有一個小朋友才低小,就會自己用native程度的英文很有條例地向酒店服務員查詢。我本來覺得越來越多人把子女送去國際學校,會說流利英文也沒什麼,但奇就奇在小朋友原來讀中文學校的,他的廣東話普通話一樣流利。那native發音的英文到底是什麼回事?混血兒?外國回流?
通通都不是,原來小朋友有一個英國人nanny,每天一齊玩一齊生活,於是廣東話和英文都是母語。學校主要講普通話。跟菲律賓姐姐溝通呢?他們說菲律賓話!
這是我想也沒想過的教育方式。讓我想起我以前教過的泰國人學生,他以英國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 發音,泰國土生土長,自幼與英國nanny長大,小學在泰國讀,中學去了新加坡,大學來了香港,現在四海為家。
話說親戚遇上一個香港人家庭,爸媽在ibank工作,他們有一個小朋友才低小,就會自己用native程度的英文很有條例地向酒店服務員查詢。我本來覺得越來越多人把子女送去國際學校,會說流利英文也沒什麼,但奇就奇在小朋友原來讀中文學校的,他的廣東話普通話一樣流利。那native發音的英文到底是什麼回事?混血兒?外國回流?
通通都不是,原來小朋友有一個英國人nanny,每天一齊玩一齊生活,於是廣東話和英文都是母語。學校主要講普通話。跟菲律賓姐姐溝通呢?他們說菲律賓話!
這是我想也沒想過的教育方式。讓我想起我以前教過的泰國人學生,他以英國的RP(received pronunciation) 發音,泰國土生土長,自幼與英國nanny長大,小學在泰國讀,中學去了新加坡,大學來了香港,現在四海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