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德文剛好兩年,明年夏天開始我有另一個大計,只好停學德文。忽然就想到不如考個試總結這兩年所學,順便透過準備考試增強詞彙,鞏固文法。
我的同班德文同學大多學了三、四年,他們暫時講得比我好,不過我覺得可以透過增加詞彙和句式,閒時多看有德文字幕的德文電視劇來增強說話內容。說話是output,聽看是input,我覺得要改善output的第一步是大量好的input。
以下是我的準備:書、考試書、電腦、可擦筆、淡色highlighter、大堆零食、計劃表。別看我的計劃表這麼簡陋,很好用的。首先我把要複習的詞彙、文法的範圍各自按我的需要排序,並合理地分成40日的份量。每天一個詞彙章節、一個文法章節,難的拆開,易的合併,所以我的文法書和詞彙書都有各自標示1至40,至於計劃表上1至40的旁邊,就用可擦筆寫著一個建議的日期,方便調整。計畫的目的是讓人提高效率,越讀越起勁,不是讓人經常因為behind schedule而感到壓力。
24小時不睡覺也看不完的德國電視節目:
https://www.zdf.de/
https://www.ardmediathek.de/ard/
兒童新聞(成人新聞太悶,而且詞彙暫時遠超出我的水平 😅):
https://www.zdf.de/kinder/logo
一個偶然發現的YouTube channel,德國長大的亞裔媽媽是youtuber,紀錄了她和德國丈夫還有他們三個大約3、5、8歲小孩的互動:https://www.youtube.com/user/Mamiseelen
一個月前我只能聽懂她和三歲、五歲女兒的對話,後來到八歲兒子也能聽懂,現在藉助圖像就能明白大約80%,只是她和丈夫的對話仍然很難。雖然我不明白為何會有人會有興趣把大量自己的生活對話直接放上網,但不同情境裡的真實互動對學德文這件事很有幫助。
我想,無論學甚麼語言,現在的語境都是最好。Authentic language可以順手沾來,知識不再侷限在課室裡,學習對象不只是授課老師。
20年前被發現資優。 試過考第一,又試過考第尾; 試過GPA有4.0,又試過公開試不合格; 試過3個月自修本來要讀1200小時的課程,又試過4年先完成本來3年的課程。 資優其實只是某些領域上有些少著數,偶爾有其他人意想不到的靈感。 我也要努力,也會失敗。 機緣巧合之下當了老師, 過去的經驗令我對異常醒目的學生有些了解, 也會對常常失敗的學生多些體諒。
標籤
自白
(69)
維園阿姐發噏瘋系列
(63)
Count my blessings
(56)
教學甘味
(30)
奇人奇文
(21)
Growing up
(20)
小朋友教我+教小朋友
(16)
成功人士的教育法
(16)
腦筋急轉彎
(12)
我的學習生活
(11)
I'm a bookworm
(6)
學習記憶法
(5)
生活小實驗
(3)
超省時健康煮食
(2)
妙想天開小商機
(1)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有錢也買不到的琴譜
一小時前在Youtube偶然聽到一首JPop。
我從來未聽過這首歌,這個由須藤千晴編曲的鋼琴版音色很美。聽了兩次之後決定把琴譜買下來,可是填了很多個人資料再登入電郵登記完,才發現非日本國內發行的信用卡不能購買🙅
好失望啊。
回到家馬上隨便用些C major的cheap chords嘗試把chorus部分堆砌出來,不過跟原編的細節差太遠了 🤷♀️ 大概只能騙到不懂音樂的人。真羨慕那些可以隨手可以原汁原味複製原曲的人。
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中文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精通中文,是有能力翻譯中文古籍的那種程度。最近這位朋友介紹我看香港作家陳浩基的推理小說《1367》,一看如獲至寶。在一個累得眼睛佈滿血絲的晚上,我竟然一口氣看了一百多頁,要不是明天要一早起來工作,我真的會把它看完。至於小說的具體架構,相信網上的評論寫得比我好,大家搜尋下就可以看到。
在網上搜尋陳浩基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對話,有關他的原創作品曾被批評為翻譯作品。當中陳提到自己的語言環境一事,不由得讓我想到自己。當然陳是作家,我只是個明知自己中文寫得不好但單純喜歡用母語來寫東西的普通人。甚麼歐化句式、翻譯腔、虛詞濫用、病句,這裡隨處可見。
——-
昨天去上德文課,講到zweisprachige Erziehung,即雙語培育孩子的概念。老師問我們的想法,我們全班一面倒支持,輕易說出一個又一個的好處。可是,香港有單語培育孩子的可能嗎?就算家裡只說中文,幼稚園和小學也有英文課,甚至所有課堂都用英文。
其他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情況是,上本地的英文中學那一刻開始,我的中文就活在英文的影子裡。所有學校學到的東西,除了中文和中史,全部以英文為準,同時英文又不是我的母語。結果是需要用中文講解複雜的事時,往往要借用英文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甚至是句構。所以我其實理論上同意小朋友應該先學好母語,再學其他語言;然而事實上,光會廣東話(或者中文)在香港的某些層面並不足夠,所以一早學習雙語是我們的生存之道。沒有喜歡不喜歡,就是需要。
儘管我喜歡學多種語言,也覺得懂得多種語言很方便,有時候還是會羨慕美國人,羨慕日本人,羨慕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國家「一語走天涯」,理所當然地認為外來人口要懂本國語言。
在廣東話沒有變成香港唯一的權力語言之前,看來我們的中文還是會繼續西化吧。
在網上搜尋陳浩基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對話,有關他的原創作品曾被批評為翻譯作品。當中陳提到自己的語言環境一事,不由得讓我想到自己。當然陳是作家,我只是個明知自己中文寫得不好但單純喜歡用母語來寫東西的普通人。甚麼歐化句式、翻譯腔、虛詞濫用、病句,這裡隨處可見。
——-
昨天去上德文課,講到zweisprachige Erziehung,即雙語培育孩子的概念。老師問我們的想法,我們全班一面倒支持,輕易說出一個又一個的好處。可是,香港有單語培育孩子的可能嗎?就算家裡只說中文,幼稚園和小學也有英文課,甚至所有課堂都用英文。
其他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情況是,上本地的英文中學那一刻開始,我的中文就活在英文的影子裡。所有學校學到的東西,除了中文和中史,全部以英文為準,同時英文又不是我的母語。結果是需要用中文講解複雜的事時,往往要借用英文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甚至是句構。所以我其實理論上同意小朋友應該先學好母語,再學其他語言;然而事實上,光會廣東話(或者中文)在香港的某些層面並不足夠,所以一早學習雙語是我們的生存之道。沒有喜歡不喜歡,就是需要。
儘管我喜歡學多種語言,也覺得懂得多種語言很方便,有時候還是會羨慕美國人,羨慕日本人,羨慕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國家「一語走天涯」,理所當然地認為外來人口要懂本國語言。
在廣東話沒有變成香港唯一的權力語言之前,看來我們的中文還是會繼續西化吧。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彈性時間學校
(德文影片)
早幾天在幻想未來會不會有可以fast forward的課堂,可以配合每個人的不同學習進度和喜好,剛剛YouTube就介紹我看這個有關德國一間自由時間的中學。其實實行詳情我還不太了解,就我對影片的理解,學生可以自行決定到校的時間,早到早走,遲到遲走。如果對某科掌握得很好,就像片中一個生物讀得不錯的女學生,就可以選擇不上課,提前參加由電腦自動評分的測驗,成績達標就可以離開課堂,去研究其他東西,甚至其他科目。影片中也有些半自修的空間,可以讓學生自修,或者與老師討論。
影片裡處處可見靈活的安排,很好奇實行起來有什麼挑戰,怎樣的小學教育才可以培育這樣自律的學生。影片我只看了一次,而且只有大約6分鐘。我對細節一知半解,改天去找找校名,看看這間學校到底是怎樣的。
好期待。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Fast forward
星期六瘋狂地去一口氣上了7小時的課程,去接觸一個我不熟悉的領域。去上course而不自己找資料看,原因只得一個:懶。
結果,我覺得整個世界好像在慢鏡播放。
其實那個instructor講解得非常清晰易懂,不過他不僅語速慢,ideas的密度也很低,明明三言兩語可以講完的事,他用上很長的篇幅。於是我又有初學德文時遇到的專注問題。問題是,我太容易專心,但上這個課根本不用太專心就可以明白課堂內容。
一邊聽一邊在想,如果可以把課堂調較為4倍速,有需要時可以像YouTube一樣跳著看你說多好!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我全都懂啦,否則也不用去學。我也問了兩個蠢問題,還有兩個instructor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
課堂整體來說是有趣的,但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
你說未來的課堂會有這個fast forward的選項嗎?(純幻想)
結果,我覺得整個世界好像在慢鏡播放。
其實那個instructor講解得非常清晰易懂,不過他不僅語速慢,ideas的密度也很低,明明三言兩語可以講完的事,他用上很長的篇幅。於是我又有初學德文時遇到的專注問題。問題是,我太容易專心,但上這個課根本不用太專心就可以明白課堂內容。
一邊聽一邊在想,如果可以把課堂調較為4倍速,有需要時可以像YouTube一樣跳著看你說多好!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我全都懂啦,否則也不用去學。我也問了兩個蠢問題,還有兩個instructor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
課堂整體來說是有趣的,但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
你說未來的課堂會有這個fast forward的選項嗎?(純幻想)
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香港在世界裡的位置
我看的書雜到離譜,天南地北,古今中外。自從兩年前開始學德文,最近也嘗試讀讀德文書。
左邊討論德國教育,特別針對2000年第一次PISA成績公佈後德國輿論譁然。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教育,原來學生得分不高。我才開始看了前言,還不太了解詳細內容。因為我的詞彙很少,讀速很慢,感覺現階段適合喜歡就去翻幾頁,保持興趣。其實在這之前我已經看過好幾本關於歐洲各國教育的教育利弊,認識到芬蘭教育背後透過輿論所做的marketing, 也有德國大約十歲就分流的系統等等,才讓我認為香港的教育也有可取之處。當然,香港現今學生的課時長、課業多、重測考也是問題。
右邊討論讓德國變天的一日,也就是柏林圍牆倒下的那天。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有合併後的影響,我都很有興趣。這些東西有時候會讓我想到香港。到底2047之後我們會怎樣?兩個不同憲法的地方融合一起會是怎樣的結果?當我很小的時候,我不完全明白讀離我千萬里以外、甚至數百數千年前的歷史到底有什麼用。事實是歷史會不斷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地方重複,今天在A國發生了一件事我覺得事不關己,難保將來不會在自己的地方用另一個方式重演。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馮景禧
這裡說的,是音樂家馮景禧的事。
當我還是一個學生,李雲迪在蕭邦鋼琴大賽得了第一名,馮景禧又在萊比錫巴哈鋼琴大賽得第一名,後來港台就製作一個叫「華人青年音樂家系列」的節目,有馮景禧、李雲迪、郎朗、李垂宜等。那時我非常喜歡音樂,每一集都看過,印象最深刻的是馮景禧這一集。節目中不少人表示他彈的琴好像唱歌一樣,而聽上去果真如此。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找這個節目再看。網上又竟然還有當年港台製作的版本,不過是iPhone 不支援的ra或者wma格式。終於今天一早起來吃早餐時開電腦看了。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覺得很有感染力。有興趣不妨看看:
http://rthk9.rthk.hk/special/awardpro/award04/youngmusician01.htm
意猶未盡,繼續找了以下馮景禧6年前演奏的Partita。我不知道是他的觸鍵還是分句,總之聽上去有種說不出的清脆利落。可惜View number很少,我覺得他的演奏被嚴重低估。
再Google了一下,好像近年也沒有很多公開演出。
好想去現場聽他演奏。
當我還是一個學生,李雲迪在蕭邦鋼琴大賽得了第一名,馮景禧又在萊比錫巴哈鋼琴大賽得第一名,後來港台就製作一個叫「華人青年音樂家系列」的節目,有馮景禧、李雲迪、郎朗、李垂宜等。那時我非常喜歡音樂,每一集都看過,印象最深刻的是馮景禧這一集。節目中不少人表示他彈的琴好像唱歌一樣,而聽上去果真如此。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找這個節目再看。網上又竟然還有當年港台製作的版本,不過是iPhone 不支援的ra或者wma格式。終於今天一早起來吃早餐時開電腦看了。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覺得很有感染力。有興趣不妨看看:
http://rthk9.rthk.hk/special/awardpro/award04/youngmusician01.htm
意猶未盡,繼續找了以下馮景禧6年前演奏的Partita。我不知道是他的觸鍵還是分句,總之聽上去有種說不出的清脆利落。可惜View number很少,我覺得他的演奏被嚴重低估。
再Google了一下,好像近年也沒有很多公開演出。
好想去現場聽他演奏。
2018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原則》
不常看香港本地創作的話劇。今天跟朋友去看了一齣很不錯的,叫《原則》。話劇的場景設定是中學。
詳情這裡不細說了。這個話劇對我來說,是讓我思考何謂原則。
白紙黑字的是原則,個人價值觀又是不是原則?在事事問責的今天,工作上有些所謂原則會讓我無所適從,而有些原則又會跟我的個人價值有輕微衝突。
場刊裡面有一篇評論引述蕭伯納說:「有衝突才有戲劇。」也許就是這些看似微小的衝突讓生活變得戲劇化,有時候讓人生別具挑戰。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125415688981/posts/10157009928613982/
我想強調,我寫的所有節目其實都是我自己掏腰包買票去看,純粹介紹個人經驗,沒有半點宣傳目的(笑)。我的專業也不是舞台藝術,看我寫得這麼顯淺就知道😆
詳情這裡不細說了。這個話劇對我來說,是讓我思考何謂原則。
白紙黑字的是原則,個人價值觀又是不是原則?在事事問責的今天,工作上有些所謂原則會讓我無所適從,而有些原則又會跟我的個人價值有輕微衝突。
場刊裡面有一篇評論引述蕭伯納說:「有衝突才有戲劇。」也許就是這些看似微小的衝突讓生活變得戲劇化,有時候讓人生別具挑戰。
詳情:https://www.facebook.com/125415688981/posts/10157009928613982/
我想強調,我寫的所有節目其實都是我自己掏腰包買票去看,純粹介紹個人經驗,沒有半點宣傳目的(笑)。我的專業也不是舞台藝術,看我寫得這麼顯淺就知道😆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認真一點
有時會聽到成年人要求孩子做事認真一點。說這種話的人,大抵是基於不滿對方所作,態度也好,質素也好,希望透過表達不滿,以使對方改善。
為什麼突然提起這個話題呢? 話說最近我又去上德文課,老師著我們每人看一篇關於萊茵河的文章,各人主題不同,看完把重點告訴其他人。我得到的文章深字多籮籮,讓我跟文盲差不多,一邊看一邊查了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字才讓我「覺得自己看懂」。由於時間關係,得到大概的重點就完工,有一個字連字典裡面也沒有,就算了吧。
後來德文老師問我們那個我查不到的字是什麼意思。
Well..........................
畢竟這是成人課程,她用非常溫柔的語氣望著我雙眼來叫我認真一點。
這倒是個有趣的經驗,忽然有機會代入學生角色看看平日習以為常的事。「認真一點」是個相當抽象的概念,其實我哪裡不認真呢?
同樣道理,當你說其他人要認真一點,你肯定她知道你的要求嗎?
德文老師看到我仍然微笑,就丟下一句「(原文德文)你呀,要確定文章裡所有的資料都看懂,透徹明白文章所寫的嘛!」
為什麼她一開始不這樣要求?
為什麼突然提起這個話題呢? 話說最近我又去上德文課,老師著我們每人看一篇關於萊茵河的文章,各人主題不同,看完把重點告訴其他人。我得到的文章深字多籮籮,讓我跟文盲差不多,一邊看一邊查了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字才讓我「覺得自己看懂」。由於時間關係,得到大概的重點就完工,有一個字連字典裡面也沒有,就算了吧。
後來德文老師問我們那個我查不到的字是什麼意思。
Well..........................
畢竟這是成人課程,她用非常溫柔的語氣望著我雙眼來叫我認真一點。
這倒是個有趣的經驗,忽然有機會代入學生角色看看平日習以為常的事。「認真一點」是個相當抽象的概念,其實我哪裡不認真呢?
同樣道理,當你說其他人要認真一點,你肯定她知道你的要求嗎?
德文老師看到我仍然微笑,就丟下一句「(原文德文)你呀,要確定文章裡所有的資料都看懂,透徹明白文章所寫的嘛!」
為什麼她一開始不這樣要求?
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雜念一掃空
最近工作有點壓力。回家打開鋼琴,為免吵到鄰居,踩下靜音pedal連續彈了好像6、7次這首叫「上主,我在這裡」的聖詩。其實風琴版本最好聽,想不到用鋼琴小聲地彈,居然都有洗滌心靈的效果,不出5分鐘疲勞盡消。
琴譜:https://musicasacra.org.hk/activities/J23JP2/05a.pdf
網上的影片效果都很一般,最好的可能是這個吧,雖然拍攝現場空間太大聲音太散。
平常的版本不會這麼長,大約50秒就完。
忽然好想去歐洲找個短期課程學學風琴。
有些人覺得我很好學、很用功,其實他們誤會了。學東西是一種樂趣,尤其不為達到甚麼目的而學。我不知道這樣說他們會不會明白。
琴譜:https://musicasacra.org.hk/activities/J23JP2/05a.pdf
網上的影片效果都很一般,最好的可能是這個吧,雖然拍攝現場空間太大聲音太散。
平常的版本不會這麼長,大約50秒就完。
有些人覺得我很好學、很用功,其實他們誤會了。學東西是一種樂趣,尤其不為達到甚麼目的而學。我不知道這樣說他們會不會明白。
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
那些年被我們吹到鬼叫一樣的牧童笛
小學時要吹牧童笛,那種笛聲可怕得很。尤其要把全部孔都按住的middle C,一漏氣就會發出非常刺耳的wi wi聲。到後來中學,音樂老師自己示範,還教我們tonguing的技巧,輕輕的用tee或者tu來發音,每個音發出來就清晰多了。大學時有個同學專門吹牧童笛,她當時去考牧童笛8級,有日聽她隨便吹來玩玩看,竟然比長笛清脆爽朗,又不像短笛聲音那麼尖。
剛在fb見到下個月9至10號在沙田大會堂有個牧童笛音樂會,聽罷很想去
https://www.facebook.com/deccaclassics/videos/264211917544660/
我寫得像廣告,其實不是廣告來的😆 純粹覺得如果一些家長要培養子女的藝術氣質,不是單靠學琴練琴,應該抱著輕鬆的心情去看看有水準的演出。
剛在fb見到下個月9至10號在沙田大會堂有個牧童笛音樂會,聽罷很想去
https://www.facebook.com/deccaclassics/videos/264211917544660/
我寫得像廣告,其實不是廣告來的😆 純粹覺得如果一些家長要培養子女的藝術氣質,不是單靠學琴練琴,應該抱著輕鬆的心情去看看有水準的演出。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自動還原的扭計骰
最近在fb看到自動還原的扭計骰: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laugh21/videos/310326926215283/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和前男友坐巴士後排,同一排的另一方坐了一家三口,大約七八歲的小孩在玩扭計骰。小孩好不容易把扭計骰還原的一刻,那個當父親的,竟然不顧小孩反對的聲音,硬要把扭計骰搶過來。小孩口裡清楚說著不要,態度有禮,可是那父親已經無情地把扭計骰扭得一塌糊塗。此情此景,那個小孩當然鬧情緒了,那個當母親的不單沒有阻止事情發生,竟然還批評小孩「亂」發脾氣。
那時候我們坐在附近,明明是路人甲乙,卻很替小孩不值,內心很想幫那個小孩把扭計骰還原。我本身不太擅長玩扭計骰,沒信心可以三兩分鐘還原。當時距離下車時間太短,我們又在趕時間,如果那時的扭計骰已經有還原功能你說多好。
小孩本來異常失落的心情很快又回復過來,然後他很有禮貌建議他那對煙味撲鼻的父母不要再吸煙。那兩個人當然不領情,甚至還用粗鄙的說話講一些毫無邏輯的東西來耍小孩,小孩還天真地繼續遊說他們。連我們這些路人甲乙,也替那個小孩不值。乖小孩有對垃圾父母,後來不知道會變成怎樣?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laugh21/videos/310326926215283/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和前男友坐巴士後排,同一排的另一方坐了一家三口,大約七八歲的小孩在玩扭計骰。小孩好不容易把扭計骰還原的一刻,那個當父親的,竟然不顧小孩反對的聲音,硬要把扭計骰搶過來。小孩口裡清楚說著不要,態度有禮,可是那父親已經無情地把扭計骰扭得一塌糊塗。此情此景,那個小孩當然鬧情緒了,那個當母親的不單沒有阻止事情發生,竟然還批評小孩「亂」發脾氣。
那時候我們坐在附近,明明是路人甲乙,卻很替小孩不值,內心很想幫那個小孩把扭計骰還原。我本身不太擅長玩扭計骰,沒信心可以三兩分鐘還原。當時距離下車時間太短,我們又在趕時間,如果那時的扭計骰已經有還原功能你說多好。
小孩本來異常失落的心情很快又回復過來,然後他很有禮貌建議他那對煙味撲鼻的父母不要再吸煙。那兩個人當然不領情,甚至還用粗鄙的說話講一些毫無邏輯的東西來耍小孩,小孩還天真地繼續遊說他們。連我們這些路人甲乙,也替那個小孩不值。乖小孩有對垃圾父母,後來不知道會變成怎樣?
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被考試騎劫的學習經歷
轉眼之間我的德文B2快要唸完,明明3月我才去考A2,一個暑假就skip了B1,還把B2唸完一大半。又到了要不要去考試看看的時候。
德國朋友問:為什麼你總是在說考試?為什麼你們那麼喜歡考試?
這個問題,我一下子沒辦法回答。以前讀日文,我正式上過一年,之後一年自學到相等大約N1的程度,因為一個人學無法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久不久就去考考試看看。至於學德文,我覺得還沒到可以自學到有事半功倍的程度,所以為什麼要考慮考試?
嗯...... 不知道耶。
反正以前學鋼琴就隔一段時間去考個試,學校也是定期測驗考試。可能我已經被洗腦,可能這些試可以讓我有成功的感覺...... 我是沒什麼所謂的,因為我生出來就是一個會考試的人,我只是覺得對某些人來說,東南亞式的密集測考真的很浪費時間,阻礙一個人自發參與的real learning。
照道理我們的考試包羅萬有,覆蓋應該很全面吧。奇怪的是,德國的小朋友一定要去考個游泳試(最低限度是海馬級),每個人都要有徒手游泳的能力。我們呢?學校經常測驗默書考試,偏偏就是沒有德國最重視的求生本能。
德國朋友問:為什麼你總是在說考試?為什麼你們那麼喜歡考試?
這個問題,我一下子沒辦法回答。以前讀日文,我正式上過一年,之後一年自學到相等大約N1的程度,因為一個人學無法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久不久就去考考試看看。至於學德文,我覺得還沒到可以自學到有事半功倍的程度,所以為什麼要考慮考試?
嗯...... 不知道耶。
反正以前學鋼琴就隔一段時間去考個試,學校也是定期測驗考試。可能我已經被洗腦,可能這些試可以讓我有成功的感覺...... 我是沒什麼所謂的,因為我生出來就是一個會考試的人,我只是覺得對某些人來說,東南亞式的密集測考真的很浪費時間,阻礙一個人自發參與的real learning。
照道理我們的考試包羅萬有,覆蓋應該很全面吧。奇怪的是,德國的小朋友一定要去考個游泳試(最低限度是海馬級),每個人都要有徒手游泳的能力。我們呢?學校經常測驗默書考試,偏偏就是沒有德國最重視的求生本能。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超級颱風後的課堂
因為路上還有很多倒塌的樹,等車的人也多,我今天六點多就出門去上九點的課。大學校長已經發了電郵告訴大家,今天如因交通問題遲到、缺席也沒問題。
一路上在想會不會只有十個八個學生回來上我的課呢?
想不到還沒到八點半校園就人頭湧湧,買咖啡飲品的人龍比平日的這個時間還要多。早了15分鐘踏進教室,很多學生已經到了。到了9點10分,最後一個學生喘著氣跑進來。全部到齊。
老實說,我真的好用心準備今天三小時的課堂。看到他們那麼投入,那麼積極參與,而且好像學得很有樂趣,我真的覺得好開心。最後一個討論的互動,是我今年夏天在德國看到的,今天換了另一個方式和內容,在自己的課上試了一下。好評如潮 😁
開學剛三個星期,感覺還不錯。
因為有這些比較好學的學生,所以我才會有動力去越教越好,才會在一個相比商界變化較少、報酬較低的界別待了這麼久。
一路上在想會不會只有十個八個學生回來上我的課呢?
想不到還沒到八點半校園就人頭湧湧,買咖啡飲品的人龍比平日的這個時間還要多。早了15分鐘踏進教室,很多學生已經到了。到了9點10分,最後一個學生喘著氣跑進來。全部到齊。
老實說,我真的好用心準備今天三小時的課堂。看到他們那麼投入,那麼積極參與,而且好像學得很有樂趣,我真的覺得好開心。最後一個討論的互動,是我今年夏天在德國看到的,今天換了另一個方式和內容,在自己的課上試了一下。好評如潮 😁
開學剛三個星期,感覺還不錯。
因為有這些比較好學的學生,所以我才會有動力去越教越好,才會在一個相比商界變化較少、報酬較低的界別待了這麼久。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彈鋼琴
剛剛在fb聽到蕭「叔叔」(他應該跟我年紀差不多 😆 真人感覺不太叔叔)彈鋼琴:
https://www.facebook.com/249311838748059/posts/693886490957256/
搞到我好想彈呀。
琴譜已下載好,只等適合的時間。
明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應該就是彈鋼琴。很多朋友學完演奏級就很少彈,但我好喜歡啊,可能因為小時候可以自由奔放地彈鋼琴,除了鋼琴老師之外從來沒人催促練琴。而鋼琴老師每星期一次的嘮叨嘛,我當她唱歌,被她罵還嬉皮笑臉(雖然有一次她竟然罵到我哭)。我喜歡彈就彈,每次考琴得distinction都讓她很無言。其實我好喜歡彈,經常彈得樂在其中,只是不喜歡練。如果為了很routine的練習而永遠失去欣賞音樂的樂趣,我覺得好可惜,反正我們也沒多少人最終成為鋼琴家。
蕭叔叔彈的就是這首歌曲,C.P.E. Bach的Solfeggieto in C minor。
音色很美,像潺潺流水,同時每個音卻又很清晰而獨立,讓我想起以前physics書上那個從waves彈起的水珠。這個版本速度剛好,觸鍵大致不錯,很 · 好 · 聽 ❤️
https://www.facebook.com/249311838748059/posts/693886490957256/
搞到我好想彈呀。
琴譜已下載好,只等適合的時間。
明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應該就是彈鋼琴。很多朋友學完演奏級就很少彈,但我好喜歡啊,可能因為小時候可以自由奔放地彈鋼琴,除了鋼琴老師之外從來沒人催促練琴。而鋼琴老師每星期一次的嘮叨嘛,我當她唱歌,被她罵還嬉皮笑臉(雖然有一次她竟然罵到我哭)。我喜歡彈就彈,每次考琴得distinction都讓她很無言。其實我好喜歡彈,經常彈得樂在其中,只是不喜歡練。如果為了很routine的練習而永遠失去欣賞音樂的樂趣,我覺得好可惜,反正我們也沒多少人最終成為鋼琴家。
蕭叔叔彈的就是這首歌曲,C.P.E. Bach的Solfeggieto in C minor。
音色很美,像潺潺流水,同時每個音卻又很清晰而獨立,讓我想起以前physics書上那個從waves彈起的水珠。這個版本速度剛好,觸鍵大致不錯,很 · 好 · 聽 ❤️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再跳級
回到香港繼續學德文。兩邊的課程結構和教學速度有些分別,明明在德國讀的是同一個程度的第一級,回來就已經是中段了。
一回來工作就很忙,同時要適應時差,打算等到上課的晚上才順便去報名、交學費、買書。當我理所當然準備交完錢就上課,得到一個完全意料之外的答案:
我要報的班取消了!
唯有報了另一個進度快兩個半月的班,再來個小跳級。
第二晚踏進一個完全陌生的課室,裡面的人居然都不說話。班上只有9個人,好像沒有一個像以前在德國的外國同學一樣流利。有一個人明顯說得比其他人好,但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樣詞彙不多、用的句子結構簡單。在德國的德文班上我算是說話能力不太好的異類,回來香港竟然又變回正常。也許亞洲人一般都沒歐美的人那麼vocal。
暫時最大的挑戰是詞彙。這個星期的功課裡有篇文章要先重組然後自己回信,但如果不逐個字查字典,我連看也看不懂。這對我來說可是個「耳目一新」的學習經歷,是時候想個辦法。其實搞不好也沒關係,just for fun. 又不用移民去德國,純粹喜歡把東西學好。
一回來工作就很忙,同時要適應時差,打算等到上課的晚上才順便去報名、交學費、買書。當我理所當然準備交完錢就上課,得到一個完全意料之外的答案:
我要報的班取消了!
唯有報了另一個進度快兩個半月的班,再來個小跳級。
第二晚踏進一個完全陌生的課室,裡面的人居然都不說話。班上只有9個人,好像沒有一個像以前在德國的外國同學一樣流利。有一個人明顯說得比其他人好,但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樣詞彙不多、用的句子結構簡單。在德國的德文班上我算是說話能力不太好的異類,回來香港竟然又變回正常。也許亞洲人一般都沒歐美的人那麼vocal。
暫時最大的挑戰是詞彙。這個星期的功課裡有篇文章要先重組然後自己回信,但如果不逐個字查字典,我連看也看不懂。這對我來說可是個「耳目一新」的學習經歷,是時候想個辦法。其實搞不好也沒關係,just for fun. 又不用移民去德國,純粹喜歡把東西學好。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跟誰做朋友?
去德國讀德文,其中一個問題是要跟誰做朋友。班上有四五個健談風趣的美國人、一個德文發音完美但文法亂七八糟的丹麥人、幾個法文流利的突尼西亞人、一個會很多歐洲語言的東歐人,也有不諳英語的韓國人、烏茲別克人、伊拉克人、法國人,還有一些喜歡一到休息時間馬上就講西班牙文的哥倫比亞人和西班牙文很了得的巴西人。
美國人都很年輕,還是大學生,而且有兩個是亞裔,其中一個是日本人,開學第二天她走過來跟我說日文。跟這些人一起好開心,玩到半夜三更,第二天突擊測驗大家又平安過關。可是英文實在太方便,我們都不說德文。
發展中國家的同學很純樸,心地善良。雖然我們年紀相若,但她們有的還是第一次出國。第一天下課我們過馬路,她們居然顧著跟我聊天不看路面情況,當時有一輛車正要轉彎駛過來,嚇得我馬上拉著她們的手臂勉強把她們帶回行人路。跟她們一起要逼著說德文,因為沒有其他共同語言。本來這樣很好,可以經常說德文,但因為她們大多數是已經成家立室的老師,話題多是家事和學校。跟美國人一起比較開心,他們靈活變通,話題多籮籮,而且不會逼我去我們學校有聯繫的大學飯堂吃便宜的學生餐。一踏進那個餐廳,就讓我有回到大學上班的錯覺。偶爾去一次兩次是可以的,天天去就讓我漸漸失去吃的享受。
最後還是跟發展中國家的同學經常見面,有時候晚上一起煮晚餐吃,因為我去德國是為了讀德文。難得無論我說得怎樣爛,她們還是耐心聽我亂講。她們說我才學了一年半非常厲害,但我覺得她們說得很流利,跟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級數,後來發現原來她們大學主修德文,不過感覺上好像跟其他國家德文系畢業的程度上有一段距離,可能因為她們沒有太多機會出國吧。後來韓國人和法國人加入我們,話題就慢慢變得多元化。有次我們居然很認真地聊起法國、韓國跟香港的教育制度,我瞄到附近的德國人對我們好像很好奇,可能因為我們這個歐亞中亞組合很特別,而且德文都那麼有限卻在聊這樣複雜的東西?
跟法國人出去最開心,因為大家的飲食喜好非常接近,偶爾可以不跟其他人出去,兩個人去找些收費不算便宜的隱世餐廳和咖啡店慢慢歎。她還帶我去一個隱藏在小路的丹麥Designer Shop,那裡專賣有機棉造的衣服,穿上去非常舒服。有時候我們也會趁下午的空檔坐ICE去其他地方看看。而且因為她的英文不好,我的法文又忘得一乾二淨,就只能說德文,對我們兩個來說都是很好的練習。
每天就這樣早上去德文課,下午跟形形色色的人說德文,晚上有精力的時候就去找美國人玩。不過我倒不是十八歲,有時候要12時多就先回去睡覺。他們玩到3點,第二天又可以準時8:30上課,偶爾一天半天沒問題,常常就......, well... 我已經是大嬸一名了,只是他們看不出來,反正歐洲人都長得比我們亞洲人成熟很多。
美國人都很年輕,還是大學生,而且有兩個是亞裔,其中一個是日本人,開學第二天她走過來跟我說日文。跟這些人一起好開心,玩到半夜三更,第二天突擊測驗大家又平安過關。可是英文實在太方便,我們都不說德文。
發展中國家的同學很純樸,心地善良。雖然我們年紀相若,但她們有的還是第一次出國。第一天下課我們過馬路,她們居然顧著跟我聊天不看路面情況,當時有一輛車正要轉彎駛過來,嚇得我馬上拉著她們的手臂勉強把她們帶回行人路。跟她們一起要逼著說德文,因為沒有其他共同語言。本來這樣很好,可以經常說德文,但因為她們大多數是已經成家立室的老師,話題多是家事和學校。跟美國人一起比較開心,他們靈活變通,話題多籮籮,而且不會逼我去我們學校有聯繫的大學飯堂吃便宜的學生餐。一踏進那個餐廳,就讓我有回到大學上班的錯覺。偶爾去一次兩次是可以的,天天去就讓我漸漸失去吃的享受。
最後還是跟發展中國家的同學經常見面,有時候晚上一起煮晚餐吃,因為我去德國是為了讀德文。難得無論我說得怎樣爛,她們還是耐心聽我亂講。她們說我才學了一年半非常厲害,但我覺得她們說得很流利,跟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級數,後來發現原來她們大學主修德文,不過感覺上好像跟其他國家德文系畢業的程度上有一段距離,可能因為她們沒有太多機會出國吧。後來韓國人和法國人加入我們,話題就慢慢變得多元化。有次我們居然很認真地聊起法國、韓國跟香港的教育制度,我瞄到附近的德國人對我們好像很好奇,可能因為我們這個歐亞中亞組合很特別,而且德文都那麼有限卻在聊這樣複雜的東西?
跟法國人出去最開心,因為大家的飲食喜好非常接近,偶爾可以不跟其他人出去,兩個人去找些收費不算便宜的隱世餐廳和咖啡店慢慢歎。她還帶我去一個隱藏在小路的丹麥Designer Shop,那裡專賣有機棉造的衣服,穿上去非常舒服。有時候我們也會趁下午的空檔坐ICE去其他地方看看。而且因為她的英文不好,我的法文又忘得一乾二淨,就只能說德文,對我們兩個來說都是很好的練習。
每天就這樣早上去德文課,下午跟形形色色的人說德文,晚上有精力的時候就去找美國人玩。不過我倒不是十八歲,有時候要12時多就先回去睡覺。他們玩到3點,第二天又可以準時8:30上課,偶爾一天半天沒問題,常常就......, well... 我已經是大嬸一名了,只是他們看不出來,反正歐洲人都長得比我們亞洲人成熟很多。
2018年8月9日 星期四
跳級
去德國讀了一個德文短期課程,過了一陣子學生生活。本來我每天都已經在校園工作,放假好應該轉換下環境,不過實在太想快些學懂說德文,香港的課程慢到快要讓我悶到發霉了 🍄🍄🍄🍄🍄🍄 明明為興趣而學,卻越學士氣越是低落。
到了德國考過一個分班試,分到高了一個等級的班上,這就等於在香港略過了10個月的課程。我一共才學了年半,所以這一跳是很大幅度的跳。不知道班上的人會不會都很厲害呢?
我就好像一個慌慌張張的小學生一樣,走進一個擠滿了人的課室,差不多有20人,對一個語言課來說是很多。裡面的人都在用聽上去彷彿挺流利的德文聊天。然後老師也用頗為快(因為以前是龜速)但清楚的德文跟我們講了一些簡單的規矩和課堂流程,然後我們又分組討論了。
其實除了詞彙相當貧乏,我好像沒有太大問題了。再沒有悶到發霉的問題,反而是給老師叫我回答的時候,會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講清楚。以前在香港大家都會用英文發問,或者答案夾雜英文,甚至老師偶爾用英文解釋,現在只能用德文了。
班上有在伊拉克、韓國、丹麥和烏茲別克教德文的「同學」,他們都口若懸河一樣,跳了級的我顯得好安靜,這是以前在香港讀德文時不曾有過的事。
到了德國考過一個分班試,分到高了一個等級的班上,這就等於在香港略過了10個月的課程。我一共才學了年半,所以這一跳是很大幅度的跳。不知道班上的人會不會都很厲害呢?
我就好像一個慌慌張張的小學生一樣,走進一個擠滿了人的課室,差不多有20人,對一個語言課來說是很多。裡面的人都在用聽上去彷彿挺流利的德文聊天。然後老師也用頗為快(因為以前是龜速)但清楚的德文跟我們講了一些簡單的規矩和課堂流程,然後我們又分組討論了。
其實除了詞彙相當貧乏,我好像沒有太大問題了。再沒有悶到發霉的問題,反而是給老師叫我回答的時候,會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講清楚。以前在香港大家都會用英文發問,或者答案夾雜英文,甚至老師偶爾用英文解釋,現在只能用德文了。
班上有在伊拉克、韓國、丹麥和烏茲別克教德文的「同學」,他們都口若懸河一樣,跳了級的我顯得好安靜,這是以前在香港讀德文時不曾有過的事。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心算和資訊處理
小時候一直不明白學數學心算來做什麼。我記得小三那年暑假,有本暑期作業最後十頁八頁全是悶死人沒命賠的四則運算,每頁幾十題。後來我偷偷用計數機「做完」,回想起來還覺得刺激覺得爽。
終於最近要訂旅行的東西,要頻頻計算匯率,又發現原來心算好方便。看著外國朋友clumsy得連按個計數機都搞一個世紀,忽然覺得我們大部分的亞洲人,眼珠一轉就有答案還蠻酷的。時間省掉不少,而且數目有問題時比較容易當下發現,又不那麼容易被過多資訊搞亂。
有一間京都酒店貌似有大大少少40多個入住計畫,價錢折扣不一,食用也分包早早餐或者不包,還有不同入住日期又有不同價錢。同行的外國人看到頭暈,不過認真看會發現來來去去都差不多,大概10多個組合,看著看著我覺得好有樂趣(爆),跟小學數學文字題差不多。
如懂日文可以玩玩,真的很像小學數學題,驟眼看來會有information overflow的錯覺,但嚴格來說一共就幾個變數:
我覺得這家離京都站才步行5分鐘的酒店很適合像我一樣的懶人,方便得來高層房間可以看到對面寺廟的翠綠景色。其實我也不過前幾天隨便在Google map找到的(懶)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捐書陷阱
不少人的家裡書都太多,間中會希望捐一些去慈善團體或者公營機構。我原以為這是最好的做法,怎知道......
1. 某國際慈善機構收集每年逾27萬本書淪為廢紙 ★☆☆☆☆
之前試過捐百多本書去這裡的慈善機構,全都是書店還有在賣的書,幾乎全新。這個報導讓我覺得好心酸。
https://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128/s00002/1480268995679
2. 大學圖書館捐書 ★★☆☆☆
曾經捐過2年內出版、保養得宜的學術書籍去某本地大學的圖書館。一年後好奇一查hkall的書錄,只見其他大學書藏,那間大學未見收錄。書的下場不得而知,完全浪費我的心思。
其他大學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暫定評價比#1高。
3. fb上貼相問朋友 ★★★☆☆
暢銷書的反應良好,書的availability瞬間即逝。德文書能看懂的人少,比較難搞。另外要逐一約朋友交收雖然可以順便聯誼,但有些日理萬機的朋友很難約。
4. 屋苑會所 ★★★★☆
我住的屋苑有個閱讀室,之前捐了些暢銷書去會所。偶爾真的見到有住客會拿來看,終於發揮到書的作用。當然,因應閱讀對象,學術書可能就不太適合了。
注意:以上1的機構的確有義賣活動,只是比例不明,而2-4是純粹個人有限的經驗,不代表所有人。
1. 某國際慈善機構收集每年逾27萬本書淪為廢紙 ★☆☆☆☆
之前試過捐百多本書去這裡的慈善機構,全都是書店還有在賣的書,幾乎全新。這個報導讓我覺得好心酸。
https://m.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1128/s00002/1480268995679
2. 大學圖書館捐書 ★★☆☆☆
曾經捐過2年內出版、保養得宜的學術書籍去某本地大學的圖書館。一年後好奇一查hkall的書錄,只見其他大學書藏,那間大學未見收錄。書的下場不得而知,完全浪費我的心思。
其他大學可能會有所不同,所以暫定評價比#1高。
3. fb上貼相問朋友 ★★★☆☆
暢銷書的反應良好,書的availability瞬間即逝。德文書能看懂的人少,比較難搞。另外要逐一約朋友交收雖然可以順便聯誼,但有些日理萬機的朋友很難約。
4. 屋苑會所 ★★★★☆
我住的屋苑有個閱讀室,之前捐了些暢銷書去會所。偶爾真的見到有住客會拿來看,終於發揮到書的作用。當然,因應閱讀對象,學術書可能就不太適合了。
注意:以上1的機構的確有義賣活動,只是比例不明,而2-4是純粹個人有限的經驗,不代表所有人。
2018年5月18日 星期五
氹小朋友飲水
契仔今天發燒,要多喝水,可是他就是不想喝。我剛好去他家,他精神還不錯,要我陪他玩,於是我就接下重任氹他飲水。
其實我只是隨便跟他玩玩,想不到他真的喝了很多水。
過程是這樣的:
我拿著有蓋塑膠水杯,裡面有一根吸管。我跟契仔說,我現在左右隨便移動水杯(同時示範),你想我停就說「停!」啦,水杯停在哪兒你就去哪兒飲水。
你可以想像一個機械手臂似的移動,有時候加速減速,小朋友會覺得刺激。
然後向上向下,波浪型移動(因為契仔最近學游泳),如此類推,我和契仔一起想些有趣點子。有一次我把水杯繞著自己打圈,像地球圍繞太陽,水杯停我身後,契仔就去我後面喝水。喝完他對我說:「我頭先好想見到你呀」❤️
最後一次我把塑料水杯拋起(測試過杯蓋相當穩,而且我朋友同意我們這樣玩),契仔說「停!」我就將水杯接住,他就要在水杯停止的地方喝水。為免水杯直跌地下打翻或者把水杯摔破,他知道必須及時叫停。
這樣來回五六次,毫無難度著他喝完一杯300ml的水。媽媽、小孩、我,皆大歡喜。
設計遊戲的重點只得一個:永遠要有surprise / risk-taking element。
你估我唔到😁 到你估到我又轉款。
原理跟教書有些相似。
其實我只是隨便跟他玩玩,想不到他真的喝了很多水。
過程是這樣的:
我拿著有蓋塑膠水杯,裡面有一根吸管。我跟契仔說,我現在左右隨便移動水杯(同時示範),你想我停就說「停!」啦,水杯停在哪兒你就去哪兒飲水。
你可以想像一個機械手臂似的移動,有時候加速減速,小朋友會覺得刺激。
然後向上向下,波浪型移動(因為契仔最近學游泳),如此類推,我和契仔一起想些有趣點子。有一次我把水杯繞著自己打圈,像地球圍繞太陽,水杯停我身後,契仔就去我後面喝水。喝完他對我說:「我頭先好想見到你呀」❤️
最後一次我把塑料水杯拋起(測試過杯蓋相當穩,而且我朋友同意我們這樣玩),契仔說「停!」我就將水杯接住,他就要在水杯停止的地方喝水。為免水杯直跌地下打翻或者把水杯摔破,他知道必須及時叫停。
這樣來回五六次,毫無難度著他喝完一杯300ml的水。媽媽、小孩、我,皆大歡喜。
設計遊戲的重點只得一個:永遠要有surprise / risk-taking element。
你估我唔到😁 到你估到我又轉款。
原理跟教書有些相似。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短文閱讀策略
德文課上我們要做一個很短的閱讀練習。文章大約400字,題目4題,都是是非題。
那個練習我大概用了3分鐘做完,因為才中級,設題沒有陷阱。老師看到我抬起頭無所事事,就說“zu einfach für dich” (對你來說太容易)。我覺得題目易是易,可是那個文章對中級程度來說也沒有很簡單,所以我跟老師說”it depends on the question type. This one only needs skimming”。Question type和skimming不知道德文是什麼,也不知道屬性,唯有跟老師說英文。
其他人還在埋頭苦幹,課堂中拿電話出來「碌」又好像不太好,就唯有觀察附近的人。他們好像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閱讀速度,停留每個字的時間也比較長。我自己就會極速看文章裡的背景,到引述意見時才稍稍放慢,目的是搞清楚每個意見的內容和異同。如果作者有結論,閱讀速度又會放慢,以便檢驗作者的結論與引述意見的關係。
這樣讀的話,好像不用覆讀也能好好掌握一個opinionated piece的所有重點,輕易判斷作者提出的結論是否有效,有否按引述意見得出結論。
那個練習我大概用了3分鐘做完,因為才中級,設題沒有陷阱。老師看到我抬起頭無所事事,就說“zu einfach für dich” (對你來說太容易)。我覺得題目易是易,可是那個文章對中級程度來說也沒有很簡單,所以我跟老師說”it depends on the question type. This one only needs skimming”。Question type和skimming不知道德文是什麼,也不知道屬性,唯有跟老師說英文。
其他人還在埋頭苦幹,課堂中拿電話出來「碌」又好像不太好,就唯有觀察附近的人。他們好像都是從頭到尾一個閱讀速度,停留每個字的時間也比較長。我自己就會極速看文章裡的背景,到引述意見時才稍稍放慢,目的是搞清楚每個意見的內容和異同。如果作者有結論,閱讀速度又會放慢,以便檢驗作者的結論與引述意見的關係。
這樣讀的話,好像不用覆讀也能好好掌握一個opinionated piece的所有重點,輕易判斷作者提出的結論是否有效,有否按引述意見得出結論。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怪異的遲到體驗
如果你讀一個外語興趣班,有日因事遲到45分鐘,你預期老師會有什麼反應?
A 沒什麼反應
B 對你打量一下,不說什麼
C 說你遲到很多,就一句話
D 問你為什麼遲到
E 以上皆不是
大學的話可能是A或者B比較多吧,偶爾會是C,比較少是D。我自己上課時會採用A,如果多次發生同一個人身上,就可能是C,再不改善就E:課後閒談兩句了解一下。
好了,到我自己變成一個為興趣學德文的「學生」,居然得到一個聞所未聞的待遇。
到了課室,試圖推門,發現門上了鎖。
從玻璃看到無論老師還是同學都好專心地討論。我從未有過這種經歷,於是WhatsApp其中一個同學,可是她沒看訊息。如果那個課室面積小,或者我會敲門,可是那兒太大,玻璃門也不容易敲響到老遠,用拍的又很不禮貌。
擾攘好幾分鐘,老師終於一個華麗轉身看到我。可是他的反應好奇怪啊。
他先是B。
我以為他會直接開門讓我進去。
結果他把門開一半,先望著我雙眼,然後是C。好像成年之後從來沒有人用這種姿態這樣對我說過遲到的事,搞得超級不好意思。
他繼續把門打開,然後是D。我不知道德文怎樣說,但老師略懂日文,所以我說「お見舞い」。其實說英文也可以,不過日文的「お見舞い」有如中文的「探病」,都比英文簡潔得多。他聽罷忽然露出很諒解的表情,還說”kein Problem”(沒問題)。
正當我真心以為真的沒問題,然後是E的開始。進入完全被「擺上枱」的狀態,很多課堂的例子都跟我有關,那種梗就好像是我最近在看的台灣綜藝節目「二分之一強」的節目效果。那種效果日文叫「親父ギャグ」,中文大概是冷笑話吧,但是又不完全是。
那一節就好像是德國 x 台灣的感覺。
A 沒什麼反應
B 對你打量一下,不說什麼
C 說你遲到很多,就一句話
D 問你為什麼遲到
E 以上皆不是
大學的話可能是A或者B比較多吧,偶爾會是C,比較少是D。我自己上課時會採用A,如果多次發生同一個人身上,就可能是C,再不改善就E:課後閒談兩句了解一下。
好了,到我自己變成一個為興趣學德文的「學生」,居然得到一個聞所未聞的待遇。
到了課室,試圖推門,發現門上了鎖。
從玻璃看到無論老師還是同學都好專心地討論。我從未有過這種經歷,於是WhatsApp其中一個同學,可是她沒看訊息。如果那個課室面積小,或者我會敲門,可是那兒太大,玻璃門也不容易敲響到老遠,用拍的又很不禮貌。
擾攘好幾分鐘,老師終於一個華麗轉身看到我。可是他的反應好奇怪啊。
他先是B。
我以為他會直接開門讓我進去。
結果他把門開一半,先望著我雙眼,然後是C。好像成年之後從來沒有人用這種姿態這樣對我說過遲到的事,搞得超級不好意思。
他繼續把門打開,然後是D。我不知道德文怎樣說,但老師略懂日文,所以我說「お見舞い」。其實說英文也可以,不過日文的「お見舞い」有如中文的「探病」,都比英文簡潔得多。他聽罷忽然露出很諒解的表情,還說”kein Problem”(沒問題)。
正當我真心以為真的沒問題,然後是E的開始。進入完全被「擺上枱」的狀態,很多課堂的例子都跟我有關,那種梗就好像是我最近在看的台灣綜藝節目「二分之一強」的節目效果。那種效果日文叫「親父ギャグ」,中文大概是冷笑話吧,但是又不完全是。
那一節就好像是德國 x 台灣的感覺。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牙牙學語
我的契女9個月就會走路,看著一個身形這麼嬌小的嬰兒在家裡自如的走來走去,感覺好奇妙。我跟我阿嫲說,有這麼神奇的一個小baby,她也很欣賞。
那我也有很早會走路嗎?
「才沒有!你16個月才會走路呀」阿嫲對我一盤冷水照頭淋。
不過聽說我是一個小baby的時候很早就會說話。於是我直接問下去:
👩🏻有多早呢?
👵🏻9個月。
👩🏻都說什麼的?
👵🏻直接跟別人對話呀。
👩🏻怎樣對話?
👵🏻就直接說整個句子咯。
👩🏻例如?
👵🏻其他的不記得,有一年農曆新年,你才剛滿一歲,有一天姑姐買了一包冬菇回家。那時候你叫姑姐gu gu(低音),叫冬菇做菇菇(高音)。你看到姑姐帶了一包冬菇回家,就自己說「gu gu買菇菇(高音)」,我們覺得好好玩,就接二連三的問你:
👥「gu gu買左咩呀?」
👥「咁菇菇邊個買呀?」
👶🏻(一氣呵成地)「gu gu買菇菇,菇菇gu gu買。」
👵🏻難得你完全沒被我們搞亂,還反應那麼快,逗得大家都很開心。
已經過了這麼多年,阿嫲還說這件事讓她記憶猶新,說起來還是甜絲絲的。
那我也有很早會走路嗎?
「才沒有!你16個月才會走路呀」阿嫲對我一盤冷水照頭淋。
不過聽說我是一個小baby的時候很早就會說話。於是我直接問下去:
👩🏻有多早呢?
👵🏻9個月。
👩🏻都說什麼的?
👵🏻直接跟別人對話呀。
👩🏻怎樣對話?
👵🏻就直接說整個句子咯。
👩🏻例如?
👵🏻其他的不記得,有一年農曆新年,你才剛滿一歲,有一天姑姐買了一包冬菇回家。那時候你叫姑姐gu gu(低音),叫冬菇做菇菇(高音)。你看到姑姐帶了一包冬菇回家,就自己說「gu gu買菇菇(高音)」,我們覺得好好玩,就接二連三的問你:
👥「gu gu買左咩呀?」
👥「咁菇菇邊個買呀?」
👶🏻(一氣呵成地)「gu gu買菇菇,菇菇gu gu買。」
👵🏻難得你完全沒被我們搞亂,還反應那麼快,逗得大家都很開心。
已經過了這麼多年,阿嫲還說這件事讓她記憶猶新,說起來還是甜絲絲的。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要求高的老師
上回的功課發回來,德文老師沒給我F。他只是正正常常地把我寫錯的幾個改過來,有些文法對但詞彙用得不自然的地方給了一些建議。再上一次我隨心隨意的用了很多沒學過的句型寫得文法錯漏百出,老師就只把文法錯的地方全都改過來而已,還寫了一個評語是建議我好好複習某一個文法。
我們這一節學的是連結兩個句子的結構,用來給建議。跟同學練習的時候,我們都說得一般般。詞彙是新的,句型是新的,過程要想,所以我覺得節奏怪怪是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練習完了,老師找一些人在全班面前說一下。這是一個教學技巧,日文叫「発表」,目的是確保學生都能掌握練習的內容,還有這個部分可以某程度上避免學生不練習或者練得很敷衍,否則等一下發表的時候就要出醜。
一開始老師就叫了我,我就嘗試不要eh、em、um那些hesitations,慢慢把句子好好說出來這樣子。然後老師就說我要“schneller” (快點)。其實我覺得很難加快呀,因為我還未練到脫口就說的境界。不過我還是配合了一下,為了保持準確和流暢,我就在句子的分句之間加了一個大約一秒秒的休息。
結果呢,老師說我句子沒連起來(暈)。我懂他的意思,可是我才剛學會,一快就會說錯或者節奏變得奇怪呀。下意識「嗄💨」這樣輕輕的嘆了一聲,其實我不是故意的,老師就對我說”langsam langsam” (慢慢來)。
不過現在的老師要求高,可能反而是我沒怎麼覺得悶的原因之一。以前遇到這樣的練習,隨便講得文法對,老師就已經會說是”sehr gut” (很好)。
我們這一節學的是連結兩個句子的結構,用來給建議。跟同學練習的時候,我們都說得一般般。詞彙是新的,句型是新的,過程要想,所以我覺得節奏怪怪是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練習完了,老師找一些人在全班面前說一下。這是一個教學技巧,日文叫「発表」,目的是確保學生都能掌握練習的內容,還有這個部分可以某程度上避免學生不練習或者練得很敷衍,否則等一下發表的時候就要出醜。
一開始老師就叫了我,我就嘗試不要eh、em、um那些hesitations,慢慢把句子好好說出來這樣子。然後老師就說我要“schneller” (快點)。其實我覺得很難加快呀,因為我還未練到脫口就說的境界。不過我還是配合了一下,為了保持準確和流暢,我就在句子的分句之間加了一個大約一秒秒的休息。
結果呢,老師說我句子沒連起來(暈)。我懂他的意思,可是我才剛學會,一快就會說錯或者節奏變得奇怪呀。下意識「嗄💨」這樣輕輕的嘆了一聲,其實我不是故意的,老師就對我說”langsam langsam” (慢慢來)。
不過現在的老師要求高,可能反而是我沒怎麼覺得悶的原因之一。以前遇到這樣的練習,隨便講得文法對,老師就已經會說是”sehr gut” (很好)。
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同理心
開始學德文之後,好像讓我對自己的學生多了一些同理心。其實我本來也不是一個很harsh的老師,但代入學生角色之後,自己終於也試過漏做功課(功課在紙的背面我沒看到,哈),或者上次學完的東西今次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
上一堂我跟一個還在讀高中的醒目同學同一組,我們飛快地做完堂課,其他人還在忙。後來老師就給我們兩個發了每人一張紙,說要我們作文。好哇,反正我挺喜歡寫東西。
不到10分鐘我寫完了,感覺極爽,就馬上交給老師。
到了快要下課時,老師派了那個我已經寫好的worksheet給全班同學,原來是當天的功課。老師還解釋了功課的大概。
oh!這時候我才發現好像看漏了題目的一個線索。
課後我去問老師:
(德文)
我:我可以重寫剛才的作文嗎?
老師:為什麼?
我:因為我看錯題目了。題目說要寫x但我寫了x和y啦
老師:那你會得F
我:.......
這個老師很懂怎樣跟我開玩笑。
我也開始明白為什麼學生會介意成績,即使分數像這樣毫不重要。
上一堂我跟一個還在讀高中的醒目同學同一組,我們飛快地做完堂課,其他人還在忙。後來老師就給我們兩個發了每人一張紙,說要我們作文。好哇,反正我挺喜歡寫東西。
不到10分鐘我寫完了,感覺極爽,就馬上交給老師。
到了快要下課時,老師派了那個我已經寫好的worksheet給全班同學,原來是當天的功課。老師還解釋了功課的大概。
oh!這時候我才發現好像看漏了題目的一個線索。
課後我去問老師:
(德文)
我:我可以重寫剛才的作文嗎?
老師:為什麼?
我:因為我看錯題目了。題目說要寫x但我寫了x和y啦
老師:那你會得F
我:.......
這個老師很懂怎樣跟我開玩笑。
我也開始明白為什麼學生會介意成績,即使分數像這樣毫不重要。
2018年4月2日 星期一
isolation vs inclusion
以前在大學讀SEN的教育課程時,老師提到早年香港行isolation,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分流到特別的學校去。其實資優也是SEN的一種,但在香港好像沒有得到太多注意。近年沙田開了一個資優教育學苑,提供增潤課程,但看來不是給資優的主要教育,也好像不是以年為單位度身訂造的長遠課程。
究竟isolation還是inclusion好,我不知道。就知識汲取來說,或者isolation會大大增加效率。不過人總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無論智商多少、能力高低,最後總得在社會上佔一席位,面對大眾。當然inclusion也分階段,由頭到尾徹底地include隨時可以吧一個人逼瘋,就好像叫你現在去由小一開始讀十年小學一樣,不准跳級,上堂要留心聽講,每日要按指示一步一步做完所有你認為已經懂的功課等等,你能想像嗎?
可能因為我經常在Youtube找德文的影片來看,今日Youtube推荐了德國Spielgel tv一個介紹三個年代不同的高智商人士(9歲、10多歲和40多歲)的影片。
9歲的小妹妹有音樂天分,父母安排她讀班級人數相當少的私立學校。10多歲的少女升中那年遇到很大的學習問題,經常藉故不上學,直到她由中一跳級到中六,問題才能解決。兩人都好像不約而同的在isolation的環境。至於那個40多歲的先生,我只聽懂他做圖像測試時經常答對。我德文只學了年半,他和他妻子說的話我不太明白,或者一年後我再聽聽看吧。他說到shopping的事好像挺有趣的。
究竟isolation還是inclusion好,我不知道。就知識汲取來說,或者isolation會大大增加效率。不過人總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無論智商多少、能力高低,最後總得在社會上佔一席位,面對大眾。當然inclusion也分階段,由頭到尾徹底地include隨時可以吧一個人逼瘋,就好像叫你現在去由小一開始讀十年小學一樣,不准跳級,上堂要留心聽講,每日要按指示一步一步做完所有你認為已經懂的功課等等,你能想像嗎?
可能因為我經常在Youtube找德文的影片來看,今日Youtube推荐了德國Spielgel tv一個介紹三個年代不同的高智商人士(9歲、10多歲和40多歲)的影片。
9歲的小妹妹有音樂天分,父母安排她讀班級人數相當少的私立學校。10多歲的少女升中那年遇到很大的學習問題,經常藉故不上學,直到她由中一跳級到中六,問題才能解決。兩人都好像不約而同的在isolation的環境。至於那個40多歲的先生,我只聽懂他做圖像測試時經常答對。我德文只學了年半,他和他妻子說的話我不太明白,或者一年後我再聽聽看吧。他說到shopping的事好像挺有趣的。
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朋友 vs 進步
學了一年多德文,其實從開始後三個月就覺得進度好慢...... 好慢......。一直繼續在同一個班學下去,純粹因為我的同學很搞笑,上課氣氛很好。
有一次我們學Dative,總之就是主角配角和配件一齊在同一個句子出現時用的文法,例如:
我買一份禮物給媽媽。
那一堂老師問我們一些要用dative回答的問題,答案比如
Ich schicke ihr eine E-Mail. 我給她發個email。
有一個問題是,早上起來想聽音樂,你會怎樣做?
老師大概想我們說,我會從YouTube放些音樂之類吧。
不料,同學說:
Ich singe. 我唱歌。
搞得我們笑成一團。我的同學就是這麼可愛。
不過,上了滿一年開始,上課變成不是一般的悶,彷彿又回到小時候那個明知道自己英文非常爛但上課快要悶到嘔而且進步龜速的英文課裡去,雖然這次學的是德文。
考慮了一會兒,最後抱著非常不捨得同學的心情轉去了另一個學校。考了入學試,分到比原來高一點點的班裏去。
一開始一切都好新鮮,老師換了,但依舊是好有原則而且好像沒當我們是成年人一樣。上課時間一到,他把門鎖上(!)遲來的人其實也不用等太久,一般是幾十秒吧,然後老師就會開門讓他們進來,問他們現在幾點,最有趣的是,德文的現在幾點,Wie spät ist es?,直譯是How late is it?。我也搞不清是因為文化還是什麼,以前讀大學也有一個很講規矩的香港人指揮喜歡這樣給遲到的人一點顏色看。
大約一個月之後,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考試,我幸運地考到非常好的成績,有些部分還得到滿分。
我跟這個的班裏認識的新朋友一齊升上了新的level。
沒多久,我又覺得好悶。其實教材一點都不容易,但一整課三小時下來就教了三個句式。這次也是老師很好,同學很好,但上課好像慢鏡重播。
要不悶到發霉,要不離開朋友,有時也讓人很納悶。
話說回來,從2月開始,我有每天/隔天做Deutsche Welle的網上練習的習慣。像連續劇一樣的每天看2分鐘,答答問題,填填空格,還有自評的說話環節,這個是我看過的初級網上免費教材之中最全面最有系統的。其實我也很努力的😁 就算從未學過德文,也可由最低的A1程度開始試試。
Link: https://learngerman.dw.com/en/overview
有一次我們學Dative,總之就是主角配角和配件一齊在同一個句子出現時用的文法,例如:
我買一份禮物給媽媽。
那一堂老師問我們一些要用dative回答的問題,答案比如
Ich schicke ihr eine E-Mail. 我給她發個email。
有一個問題是,早上起來想聽音樂,你會怎樣做?
老師大概想我們說,我會從YouTube放些音樂之類吧。
不料,同學說:
Ich singe. 我唱歌。
搞得我們笑成一團。我的同學就是這麼可愛。
不過,上了滿一年開始,上課變成不是一般的悶,彷彿又回到小時候那個明知道自己英文非常爛但上課快要悶到嘔而且進步龜速的英文課裡去,雖然這次學的是德文。
考慮了一會兒,最後抱著非常不捨得同學的心情轉去了另一個學校。考了入學試,分到比原來高一點點的班裏去。
一開始一切都好新鮮,老師換了,但依舊是好有原則而且好像沒當我們是成年人一樣。上課時間一到,他把門鎖上(!)遲來的人其實也不用等太久,一般是幾十秒吧,然後老師就會開門讓他們進來,問他們現在幾點,最有趣的是,德文的現在幾點,Wie spät ist es?,直譯是How late is it?。我也搞不清是因為文化還是什麼,以前讀大學也有一個很講規矩的香港人指揮喜歡這樣給遲到的人一點顏色看。
大約一個月之後,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考試,我幸運地考到非常好的成績,有些部分還得到滿分。
我跟這個的班裏認識的新朋友一齊升上了新的level。
沒多久,我又覺得好悶。其實教材一點都不容易,但一整課三小時下來就教了三個句式。這次也是老師很好,同學很好,但上課好像慢鏡重播。
要不悶到發霉,要不離開朋友,有時也讓人很納悶。
話說回來,從2月開始,我有每天/隔天做Deutsche Welle的網上練習的習慣。像連續劇一樣的每天看2分鐘,答答問題,填填空格,還有自評的說話環節,這個是我看過的初級網上免費教材之中最全面最有系統的。其實我也很努力的😁 就算從未學過德文,也可由最低的A1程度開始試試。
Link: https://learngerman.dw.com/en/overview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Happy go lucky的天才
本來我差不多已經忘記這個blog要update,剛剛看到一個天才橫溢的musician就想起這裡。我都不知道該稱他編曲家、作曲家還是什麼。
報導是這樣的: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80201/57779288
講的是華裔musician Nathan Wang 千里馬遇上伯樂和後來的事。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是他12歲已經從南加州的大學畢業,後來又走去唸高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經驗?好玩嗎?為什麼會有唸完大學再唸高中的想法呢?
網上關於Nathan Wang的都是他成名之後的事,我反倒對他的教育很有興趣。
報導是這樣的: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80201/57779288
講的是華裔musician Nathan Wang 千里馬遇上伯樂和後來的事。
不過我最感興趣的,是他12歲已經從南加州的大學畢業,後來又走去唸高中,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經驗?好玩嗎?為什麼會有唸完大學再唸高中的想法呢?
網上關於Nathan Wang的都是他成名之後的事,我反倒對他的教育很有興趣。
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天才
日本瘋傳的影片,先是畫面左邊的高中生復古,穿著30年前得流行服飾配合80年代的歌來跳舞。過了不久,有個幼稚園年紀的小朋友看過她們的影片,自己在家跳起來。
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有他對舞蹈的觀察和模仿能力了。
Enjoy!
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有他對舞蹈的觀察和模仿能力了。
Enjoy!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