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國讀德文,其中一個問題是要跟誰做朋友。班上有四五個健談風趣的美國人、一個德文發音完美但文法亂七八糟的丹麥人、幾個法文流利的突尼西亞人、一個會很多歐洲語言的東歐人,也有不諳英語的韓國人、烏茲別克人、伊拉克人、法國人,還有一些喜歡一到休息時間馬上就講西班牙文的哥倫比亞人和西班牙文很了得的巴西人。
美國人都很年輕,還是大學生,而且有兩個是亞裔,其中一個是日本人,開學第二天她走過來跟我說日文。跟這些人一起好開心,玩到半夜三更,第二天突擊測驗大家又平安過關。可是英文實在太方便,我們都不說德文。
發展中國家的同學很純樸,心地善良。雖然我們年紀相若,但她們有的還是第一次出國。第一天下課我們過馬路,她們居然顧著跟我聊天不看路面情況,當時有一輛車正要轉彎駛過來,嚇得我馬上拉著她們的手臂勉強把她們帶回行人路。跟她們一起要逼著說德文,因為沒有其他共同語言。本來這樣很好,可以經常說德文,但因為她們大多數是已經成家立室的老師,話題多是家事和學校。跟美國人一起比較開心,他們靈活變通,話題多籮籮,而且不會逼我去我們學校有聯繫的大學飯堂吃便宜的學生餐。一踏進那個餐廳,就讓我有回到大學上班的錯覺。偶爾去一次兩次是可以的,天天去就讓我漸漸失去吃的享受。
最後還是跟發展中國家的同學經常見面,有時候晚上一起煮晚餐吃,因為我去德國是為了讀德文。難得無論我說得怎樣爛,她們還是耐心聽我亂講。她們說我才學了一年半非常厲害,但我覺得她們說得很流利,跟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級數,後來發現原來她們大學主修德文,不過感覺上好像跟其他國家德文系畢業的程度上有一段距離,可能因為她們沒有太多機會出國吧。後來韓國人和法國人加入我們,話題就慢慢變得多元化。有次我們居然很認真地聊起法國、韓國跟香港的教育制度,我瞄到附近的德國人對我們好像很好奇,可能因為我們這個歐亞中亞組合很特別,而且德文都那麼有限卻在聊這樣複雜的東西?
跟法國人出去最開心,因為大家的飲食喜好非常接近,偶爾可以不跟其他人出去,兩個人去找些收費不算便宜的隱世餐廳和咖啡店慢慢歎。她還帶我去一個隱藏在小路的丹麥Designer Shop,那裡專賣有機棉造的衣服,穿上去非常舒服。有時候我們也會趁下午的空檔坐ICE去其他地方看看。而且因為她的英文不好,我的法文又忘得一乾二淨,就只能說德文,對我們兩個來說都是很好的練習。
每天就這樣早上去德文課,下午跟形形色色的人說德文,晚上有精力的時候就去找美國人玩。不過我倒不是十八歲,有時候要12時多就先回去睡覺。他們玩到3點,第二天又可以準時8:30上課,偶爾一天半天沒問題,常常就......, well... 我已經是大嬸一名了,只是他們看不出來,反正歐洲人都長得比我們亞洲人成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