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為什麼韓籍學生好像比較恭敬有禮?


之前看了一套幾年前的韓劇,裡面竟然有體罰畫面。都甚麼年代了?時光倒流幾十年嗎?

好奇心驅使下,翻查了有關新聞。原來直至大約2010,學校體罰在韓國中小學像吃飯一樣普遍,連女生都被打,有時候甚至只是因為遲到、忘記帶課本、上課不夠專心這些小事情。如果我的韓籍學生有在韓國上小學和初中,他們接受過的就是這種教育。

很多新聞都說多年前韓國的學校禁止體罰,去年連家庭內體罰都禁止,但似乎體罰從來沒有停止過。韓國甚至有家長團體表示,就算當局禁止,他們仍然會繼續體罰,真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種事情怎可能會發生?

好險我不是生在韓國。在我的記憶裡,學校是個沒有體罰的地方,如果罰站不算體罰的話。這真要多謝英國。

YouTube介紹我看的一個影片。幾個在外國長大的韓國人反思她們小時候接受的韓式嚴厲家庭教育,還有他們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實韓國的社會習慣是,連對著只比自己大幾年的前輩也用敬語,除非對方說你可以用平輩之間說的「半語」。子女對父母的關係就更誇張,基本上子女就是要服從父母。我看了大約10分鐘。開始明白為什麼韓國長大的學生對著我,都好像比較恭敬有禮,連外國長大的韓裔學生也大多是這樣。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突然變成班主任?

通常Week 3開始,下課就會很多學生在課後問問題,問的多數跟大約Week 6要交的assignment有關。

今天下課,有個Year 1男同學等到其他人都問完問題,我正要’end meeting’時突然unmute,問我去哪裡學日文好。

吓? (我在心底裡吓了一聲)

我:(好奇地)Why do you think I’m the right person to ask?
Year 1學生: I don’t know who else I can ask. 

我給他一些揀選日文學校的原則,例如教學重點、課程設計、測考密度,上課氣氛。就像正規學校,其實每一間語言學校都有自己的focus。

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在堂上被問專業以外的事了。成件事很有趣,我好像突然變成了中學的班主任。

Year 1學生一開始總是不太像大學生。例如兩三年前開課的第一天,我竟然看見有學生在課室外面排隊,很整齊的一個直排。嚇了我一跳!


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資優與天才

很多事,包括個人能力,都是相對。

資優是智力的某些範疇比人口中的大部分人優越。聽起來好像很不錯,英文稱之為gifted,有如天賜的禮物。

資優也分很多層次。有一種,叫天才。

什麼是天才?首先我很清楚我不是。

我接觸過的天才,都有一種「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知道」的神秘力量,就像愛恩斯坦睡個午覺就有靈感創造很多常人難以明白的知識。

唸中學時,有一個同學不用怎樣讀書但長期成績優異。她也是我很好的小學同學,所以我知道她不是扮hea讀的那種人。中學時,我向她請教過一些數學難題,她都能很快就完滿解決。

「你是怎樣想到的?」我認真問。

「第六感。」她認真答。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本月最感動電影🎬

一向很喜歡看電影。

最近看過的包括:

屍殺半島 

網上評分只有1.9/5.0,冒著浪費一個早上的險,只為了聽聽韓文。聽得懂十句八句韓文,其中一句是,被喪屍追著時,一個小女孩對正在開車逃走的姐姐說:

언니, 뒤!(家姐,後面!)

這樣已經讓我很高興。情節是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情感刻劃處理得很不錯。

致莎瑪:敘利亞家書 

敘利亞槍林彈雨下醫生家庭的日常,看到人既恐懼又心酸。電影一結束,迫不及待去吃東西定定驚,但對於當地人,那是每天的日常,不會那麼容易就結束。

角落小夥伴 

很簡單卻很感人的故事,比預期好看。

麥路人 

題材很特別,但我覺得那幾個「麥路人」之間的凝聚力大得有點surreal,有些少浪費了電影的題材。很想看陳果或者黃肇邦拍這套戲。

最後的情書 

用日文思維看,覺得很精彩。用英文思維看,會不明白為什麼女主角一開始不講清楚自己的身分......也就不會有往後的劇情。

末代皇帝溥儀

是三十多年前的電影,我主要為坂本龍一的配樂去看。本來我對西方角度詮釋的末代清朝歷史沒有興趣,裡面的演員我也不認識。後來才認識到演皇帝成年時候的尊龍,他演得很有味道,assertive得來帶點滄桑和孤寂,是電影的亮點。Youtube有個法國電視台跟他做的英文訪問,很有意思,而且兒時從未接受正規教育、十多歲才開始學英文的尊龍在訪問說的英文用詞很優雅、準確。

不過,最有驚喜的是今天看的「幻愛」。那是一個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主題,驟眼看來是個沈重的主題,所以猶豫了一陣子要不要去看。結果無論劇本、拍攝手法、演技、燈光設計等等,都很出色。大家有時間不妨看看,是近期很值得入場看的電影。

如果只有時間看一套電影,就看「幻愛」吧。如果可以看三套,我會選「幻愛」、「最後的情書」和「致莎瑪:敘利亞家書」。

如果只想簡簡單單去放空,其實「角落小夥伴」也很不錯。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如果喜歡動作片,可以考慮Tenet,不是我喜歡的電影種類,所以懶得寫🤪 其實劇情ok,比屍殺半島更合邏輯,有些時空交錯的概念也很有趣。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最近看了一本讓人打從心底感到溫暖的書。是一個小學音樂老師兼freelance歌唱老師寫的書。

最初在fb看到作者Ms Yu的短文,只覺得那些童言童語很有趣,例如這個:

https://www.facebook.com/981914575167690/posts/3854966207862498/?d=n

後來發現另一種風格的文章,也覺得很有意思。例如最近這個:

https://www.facebook.com/981914575167690/posts/4921452137880561/?d=n

雖然這樣說好像有點老土,但在今時今日的社會,如果專心讀,這本書有種洗滌心靈的神奇力量。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上課氣氛

你喜歡怎樣的上課氣氛?接觸最多的又是哪種氣氛?

我平時教書的氣氛比較輕鬆,以前甚至有學生在課程問卷調查寫我的課是’happy and relaxing’😅 我覺得討論和發問是大學課堂重要的一環,就很想營造安全的環境,鼓勵所有人發言。

之前寫過很嚴格的韓文老師,也慢慢接受我的古靈精怪對答,上課氣氛變得越來越chatty。可惜現階段仍然不太會說,因為詞彙相當貧乏。這位韓文老師著重句子結構和文法,所以我最近找了另一個著重詞彙和發音的韓文老師,打算雙管齊下。反正每星期各上一小時,仍然比上一般韓文班的三小時短了足足33%。

新老師暫且叫老師B,她有教韓國高中補習班的經驗。人很友善,也說很多鼓勵的說話,但我覺得自己好像在參加強度很大的龍舟訓練。60分鐘裡,她一句笑也沒講,認真地找出我的發音問題,還教了幾頁單字。中間我make了一兩個(我自己覺得😛)比較有趣的comments,都被無視了,每次都被不著痕跡地迅速帶回練習的軌道上。與其說是老師,她更像一個認真的教練。

課堂後,一般老師寫的review是隨便說說今天做得很好,但老師B是撮要堂上所學,然後溫柔地要求我溫習和做一大堆功課。什麼是「溫柔地要求」?你看了其中一句就會明白:

‘Remember how we practiced diphthongs (Double Vowels: ㅔ, ㅐ, ㅒ..) and promise me you practice out loud’

最近朋友說起替小朋友找補習老師。我個人覺得如果為提高學習樂趣,
上課氣氛 · 專業知識 > 課程結構和密度。

如果是為提升考試表現,
老師本人在該科的考試成績和學習興趣 · 講解能力 · 領導才能 > 課程結構和密度 > 上課氣氛。其實有點像老師B。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TCK


你有聽過Tck這個詞彙嗎?全寫是third culture kids。

再過幾年我不知道,目前我還蠻多學生是tck,意思是他們在本國以外的一個或多個國家成長和居住。

因此,我們甚少用名字和國籍來界定一個人。曾經有老家在印尼的韓國籍學生、廣東話流利到不得了的英國籍學生、普通話比我說得好的俄羅斯學生、母語是法文在印度洋島國長大但帶有香港名字的學生、有三個母語的香港學生、家族離開韓國太久據說不用服兵役的韓國學生。

忽然寫他們,是因為我今天下午教了一班這樣的學生。一半local名字,英文口音五花百門,幾個普通話拼音名字,大部分國際學校口音,其餘全部都是各式各樣的名字,有種來自五湖四海的感覺。

要知道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我們都不講國籍甚麼的,just treat each other as humans. 

Never assume anything. 

老實說,教他們讓我壓力很大,因為他們的反應難以預料。

幸好到目前為止他們對我還算禮貌客氣,課堂上也積極參與。

💨💨💨💨💨💨💨💨💨 (舒很大的一口氣)

最近我都在學韓文,偶然看到一個Youtube channel,夫婦都是tck。丈夫是中國青島長大的英國人,妻子是西班牙和美國長大的韓國人。這一集是妻子的爸爸教女婿做飯,不知道為什麼很嚴格,妻子甚至問爸爸 ‘is this military?’,笑死。影片還出現很多我學過的冷門詞彙,例如根 (부리)、火 (불)、蔥( 파)。之前一直納悶究竟什麼時候才會用到根 (부리 )這個字,想不到沒幾天就聽到。我跟韓文老師說,看了這個影片之後,我以後不會再質疑他教我的東西有沒有用了,逗得他哈哈大笑。最近才知道,原來我的韓文老師也是tck,但他一開始真的很嚴格,好像韓劇裡跳出來的學校老師。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上網成癮

朋友說讀初中的女兒晚上2am也不睡,經常上網。開學了,長期休息不足怎麼辦?

老實說我不知道。因為每個人沈迷一件事的原因也不一樣。

不過有一個故事我想分享。

讀中學時,我也試過有一整年沈迷上網。除了吃飯、睡覺和上學,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上網。

因為睡眠不足,遲到幾乎是必然的事。無心上課、補課缺席、測驗失蹤這些也是家常便飯。

你認為老師會有什麼反應?

我當時的班主任比較好,她放學book了一個氣氛輕鬆的特別室跟我聊天。實際內容我已經不記得了。

不過我記得學校那一連串的罰留堂、罰抄、見訓導主任、見副校長等等,都是衝著遲到、無故缺席而來。

可是,遲到、缺席只不過是「病徵」,不是問題本身。那些罰留堂罰抄訓話是完全阻擋不到我那非上網不可的「需要」。

當然,站在學校角度,遲到、缺席可能就是問題本身,會影響其他同學,要儘快解決。

訓導主任總是在問:

你為什麼常常遲到?既然知道會遲到,為什麼不早點起床?為什麼連那麼重要的補課、測驗也不去?你明明是讀書的材料,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為什麼罰你也不怕?

十萬個為什麼都是關於「病徵」。

與其像學校在「病徵」之間糾纏,家長倒不如問:

「x有什麼吸引你?」

x是任何讓人成癮的東西,包括上網。

透過答案,可以了解「正常」生活不能滿足的地方。開發一些x以外的alternatives,或者是一條出路。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神童

黎青龍教授,很有童心的天才。

3歲讀小學

9歲讀中學

22歲任教於香港大學醫學院

這是他的故事,童年部分由11:45開始: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Hierarchy

如果你問我資優最大的天敵是甚麼?我會說是hierarchy。

本來子女尊重父母,學生尊重老師是好的,但如果變成不講道理,盲目要求後輩必須聽從長輩......

以下是我四、五歲時發生的事。

幼稚園老師:大動脈嘅血會流去個肺度.....
我:係「經過」肺,定係「流入」肺? 🤔 
幼稚園老師:大動脈嘅血會入去個肺。
我:(按耐不住但非常小聲地)痴孖筋🙄

回到家
爸爸:(語氣溫柔地發問)你今日喺學校做咩對先生咁無禮貌呀?
我:淨係得氧氣去個肺咋!血液係唔會流入肺裡面架!如果佢d血液流入肺裡面,佢一早死左啦!

幸好我有比較講道理的家人,他們接受我的解釋。冷靜下來後,教我表達意見的其他方式。

語氣和邏輯,是要分開處理的事。

後記:
雖然事隔多年,但大嬸我突然想知道真正答案。朋友答覆如下,有興趣可以看看,挺有趣的。

In fact what you said is almost correct

Air goes into alveoli, which is the bulb like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朋友發給我一個圖片,不過版權問題這裡不可以放)
Blood from pul artery only goes to the small vessels that surrounds the alveoli but doesn't go into it

The key question is - whether by definition the lungs also include the vessels in it.
If no, then you're right.
If yes, then your teacher was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