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父母,都曾經為同一問題傷腦筋。自己在香港高薪厚職,去外國會不會馬上失業?還是待滿入籍加拿大、澳洲所需年期再回流找工作?當時的人好像比較緊張賺錢機會,沒有太大歸屬感。
二三十年過去,雖然像亞洲火車頭般的經濟發展不再,互聯網也大大拉近不同地域的距離,但當時的受訪者面對的問題、考慮的事情,有部分今天也適用。
鏗鏘40年,這幾集看來跟今天的香港人特別有關。
一、移民有價(1986)、人才回流(1988)
二、居英權(1992)、綠草如茵(1997)
三、這兩集講的跟以上不同,對象是新界人,講述他們移民英國做餐飲業遇到的文化差異、身分認同、教育「英國化」的子女時遇到的隔膜
移民何價(上) (1983)
移民何價(下)(1983)
4 則留言:
謝謝分享,我住美國,也許有共鳴。
多謝留言。我很好奇,哪些片段讓你特別有共鳴?
關於在英國第二代的華人,同父母的隔膜
引起共鳴,是因為你也有類似經歷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