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專業其實不是教育學,但當我還是一個中學生,就看過所有在1995年後在港台英美出版有關教育的書,特別是homeschooling和alternative schools。台灣的森林小學、英國的Summerhill School,我都曾經很嚮往,因為當時覺得我讀的學校比較像一間工廠,每天早會上課下課,讀一些我沒太大興趣的科目,每天被告知要為將來好好準備應試。那時我很認真地研究homeschooling的方法,看了全部有關這個topic的書和網頁,想好離開香港日校教育的整盤計劃,打算退學在家自學; 最後,卻因為當年的HKALE只許學校考生/已考過HKALE的自修生報名而無疾而終。
香港義務教育的局限,我個人覺得是缺乏靈活,而且考試主導。現在有了DSE,表面上選科有了更多選擇,但其實大多數的學校資源有限,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選修自己心儀的科目,而學校也沒可能提供所有DSE可以報考的科目,到頭來有些科目還是像以往被邊緣化。即使學生能夠大致按自己的興趣能力選科,最後能否繼續升大學又是未知之數。在香港讀書,就像在做一個合約員工,永遠說不定過幾年自己身在何方,高小不知道自己升那些中學,初中不知道將來高中唸甚麼,高中不知道將來讀甚麼做甚麼,甚至還存不存在這個系統裡。大多數的人都為了下一步走得好些,就在這一步花大量時間準備下一步,做很多事都好像是為滿足這個系統而做,為了外在評價而做。可是將來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所以有些人像我以前就試過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做甚麼,也不明白為甚麼要常常應付小測大測統一測中期試期終試,還有平日的課堂為甚麼總是圍繞這些測考。
我個人認為香港教育是個重重關卡的遊戲,間接教育參加者順著遊戲規則為未來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胡蘿蔔而拼命地走。We just never learn to live in the present.
2 則留言:
確實如此,感慨!
或者今天慢慢萌芽的alternative schools和私校可以慢慢改變我們的教育,提供更多選擇吧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