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十多年後的文憑試會變成怎樣?

內地學生要返回原藉考大學入學試,一早聽聞過。適逢文憑試放榜,看完上集新聞透視,立即覺得十多年後的考生危機處處。何解? 根據節目所指,內地學生無論居住在哪裡,住了多久,戶藉一旦不屬於當地,高中和高考就要返回原藉。即是如果學生的父母祖藉山東,他們的孩子即使在北京成長、讀書,到考高中和高考時都必須返回山東。驟耳聽來好像跟我們香港沒甚麼關係吧,不過按同樣道理推算,除非那些雙非去外國讀書,否則他們沒辦法在大陸考高考。按有關規定,他們要返回原藉,即香港。所以,十幾年之後香港文憑試競爭有多大? 如果中六中七兩屆一起考都爭到頭崩額裂,你話湧多十萬人來爭會變成點呢?

節目提到第二個good point是內地重點大學,例如北京大學,都會預留多些學額給本地北京學生。香港呢? oh sorry,總之你文憑試考到足夠入讀某個系的成績,雙非單非本地人一視同仁。香港土生土長的正牌香港學生咪好蝕? 冇錯。

假如我結了婚有仔有女,我會望遠一點,提早為爭取父母同是香港人的學生優先入讀本地大學遊行。立法需時,就算你仔女仍是bb仔,討論得來等到立法都差不多要參加文憑試。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入大學愈來愈難

媒體都說現在大學生愈來愈多,入大學愈來愈容易。計我話,入大學愈來愈難就真。
入大學容易,是因為海外銜接學位、自資學位、私立大學、海外大學學位等計算在內,但說到政府每年向每名學生資助大約25萬,學費只收4萬多的學位,收生成績一直有上升趨勢。

假設每年公開試的難度和各成績等級的程度相若,若收生成績上升,顯示收生要求提升。以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為例,當年JUPAS的收生median是AL三科C、C、D,2010年已變成B、C、B,要求大約高了一個等級。這個現象亦可見於其他科目。

有說八十後入大學艱難,我覺得九十後可能更難,如果指的是獲政府資助的全日制大學學位。我一直覺得當年我入大學相對容易,至少副學士沒現在興旺,大學亦沒有多預留學位給副學士畢業生,從內地來求學的又沒現在多。無論入大學,還是出來投身社會,競爭都好像沒現在的大。

不過最難的時代還未到來。再過十多年,當雙非們湧過來一起考文憑試,那才是廿一世紀以來入大學最難的時代。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DSE大學選科之策略

親戚M是應屆文憑試考生,平日能言善辯、天資聰穎的他,放榜當日竟然主動找我商量選科的事。奇怪的是閒時找我商量的人全部都比我聰明。先不管他們到底是真正需要我的見解,還是想找一個人聽自己說話,我都會學到很多,與出色的人交流意見是人生一大樂事。

以今次選科為例,不動腦還可,一認真起來,發覺選科簡直與耶魯大學的game theory課無異。
(http://oyc.yale.edu/economics/econ-159)

我當年只是拿著一本印著每間大學每一科收生成績的書左翻右翻,找一找自己有興趣又大致合乎資格的學科,填滿25個選擇,第一個填很想入但沒有十足把握的科,第二個填很大機會入的科,第三個填必定入到的科,完成!

2012年的今天,考第一屆文憑試的M,選科時需要考慮的是:
1. 自己對哪些科目有興趣
2. 各大院校今年收生最低要求
3. 各大院校往年AL收生成績的M和LQ
4. 各科收生人數
5. 各院校相關學科的(放榜前)超額申請倍數

1, 3, 4和我當年一樣。有了5,事情就變得很像game theory。

除了考慮自己的成績,還得從各大院校的申請倍數猜想競爭有多大。如果A大學和B大學的2和3相若,照理就看4,哪一間收生人數多就揀哪一間。可是有時還得看5,如果A大學收150人但超額申請只有5倍,B大學收20人但超額申請15倍,假設成績相同的人很多,就應該揀A大學。問題是,放榜改選後的申請人數、申請人的成績,我們不得而知。

再加上以往很多獨立科目(例如土木工程、電機工程),今年一律合拼"工程"一科,於是選工程科人,可以是眾多工程科裡成績最優異的,又可以是工程科裡收生成績最低的。總收生人數貌似多了,但選該科的人成績會偏向優異嗎? 你又不知道。還有今年第一年的文憑試,有說學生人數多了,大家選科傾向保守謹慎,最後會不會因為集體性恐慌,把以往收生略低的科炒高呢?

有著說不盡的變數,與其說選科像game theory,不如直接說是拉斯維加斯好了。
籌碼當然是你考出來的成績。

話說回來,這些無窮無盡的變數其實一直存在,只是以前沒有開放5這個資料,自然沒甚麼好辦法去想其他人的選擇。不過就算有,都只不過是人家放榜前的選擇。

所以策略第一成績、第二分析準確度、第三運氣... 但第一講求臨場表現和運氣,第二變數多又需要些少運氣。難怪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

我已經盡全力跟M分析了一個晚上。衷心祝福他考上理想的大學!

相關文章: 一個「教選收科老師不會和你講,教主科老師講左你唔信」既事實
 http://used-to-be-gifted.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0.html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和民「謝師宴」

舊生畢業後,要不是把書帶給舊生,或者他們須要學業上的意見,再見的機會其實不多。
一年沒見的舊生M,轉眼間成了學校的實習老師。
想不到會和自己教過的學生講教育。
一頓飯下來,學校、學生、前輩老師、校長、教學方法、道具、薪酬、個人風格......
竟然變成教育論壇。

臨走時,M說要請客。
對於未有收入的全職學生,一向由我付賬,甚少各付各的。
但M堅持,說要多謝我,當是「謝師宴」,聽來很窩心。

令人最高興的不是食物,是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