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M是應屆文憑試考生,平日能言善辯、天資聰穎的他,放榜當日竟然主動找我商量選科的事。奇怪的是閒時找我商量的人全部都比我聰明。先不管他們到底是真正需要我的見解,還是想找一個人聽自己說話,我都會學到很多,與出色的人交流意見是人生一大樂事。
以今次選科為例,不動腦還可,一認真起來,發覺選科簡直與耶魯大學的game theory課無異。
(
http://oyc.yale.edu/economics/econ-159)
我當年只是拿著一本印著每間大學每一科收生成績的書左翻右翻,找一找自己有興趣又大致合乎資格的學科,填滿25個選擇,第一個填很想入但沒有十足把握的科,第二個填很大機會入的科,第三個填必定入到的科,完成!
2012年的今天,考第一屆文憑試的M,選科時需要考慮的是:
1. 自己對哪些科目有興趣
2. 各大院校今年收生最低要求
3. 各大院校往年AL收生成績的M和LQ
4. 各科收生人數
5. 各院校相關學科的(放榜前)超額申請倍數
1, 3, 4和我當年一樣。有了5,事情就變得很像game theory。
除了考慮自己的成績,還得從各大院校的申請倍數猜想競爭有多大。如果A大學和B大學的2和3相若,照理就看4,哪一間收生人數多就揀哪一間。可是有時還得看5,如果A大學收150人但超額申請只有5倍,B大學收20人但超額申請15倍,假設成績相同的人很多,就應該揀A大學。問題是,放榜改選後的申請人數、申請人的成績,我們不得而知。
再加上以往很多獨立科目(例如土木工程、電機工程),今年一律合拼"工程"一科,於是選工程科人,可以是眾多工程科裡成績最優異的,又可以是工程科裡收生成績最低的。總收生人數貌似多了,但選該科的人成績會偏向優異嗎? 你又不知道。還有今年第一年的文憑試,有說學生人數多了,大家選科傾向保守謹慎,最後會不會因為集體性恐慌,把以往收生略低的科炒高呢?
有著說不盡的變數,與其說選科像game theory,不如直接說是拉斯維加斯好了。
籌碼當然是你考出來的成績。
話說回來,這些無窮無盡的變數其實一直存在,只是以前沒有開放5這個資料,自然沒甚麼好辦法去想其他人的選擇。不過就算有,都只不過是人家放榜前的選擇。
所以策略第一成績、第二分析準確度、第三運氣... 但第一講求臨場表現和運氣,第二變數多又需要些少運氣。難怪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
我已經盡全力跟M分析了一個晚上。衷心祝福他考上理想的大學!
相關文章: 一個「教選收科老師不會和你講,教主科老師講左你唔信」既事實
http://used-to-be-gifted.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