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小孩身上看到的文化差異

友人說起一件國際學校的小趣事。午餐時間到了,那天吃的東西需要用到筷子。

話說一個小一的班上有個金髮碧眼的女生不會用筷子。坐在旁邊的日本人同學二話不說就示範用筷子的方法,還耐心解釋。小女生經過多番嘗試,總算成功把食物送入口裡。小男生滿意地笑了一笑,還鼓勵她說"You can do it!"

坐在另一邊的意大利同學看到小女生吃得這麼勉強,就對她說: 「你張開口,我餵你」。

於是小女生不用筷子了,全程張開口等著小男生餵她。

意大利人和日本人的孩子果然是不同的 (誤?)。

2017年1月13日 星期五

我是一個很懶的遊戲姐姐

去了一趟台灣,在民宿住了三晚。民宿的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有一個四歲大的小朋友。一到步,小人兒走出來跟我和歐洲朋友say hi,於是我們也蹲下來配合他的高度跟他說話。我們問他"How are you?",他嘻嘻嘻地傻笑了幾聲就走了。

第二天的早餐時間,他發現我會說國語。

短短幾分鐘之間,他把幾十輛玩具車排在我面前,還神氣地跟我們說: "Look!",一副很想和我們玩車的樣子。可是我們在吃非常豐盛的台灣早點,又粥又肉鬆又海帶又炒蛋,還有很多我不認識的食物,我們好忙耶。

民宿太太嚷他不要吵我們,但我們又想陪他玩。後來就想到把一個不知名的食物放了一點點在其中一隻手裡,然後握起拳頭,有時還把手收在背後一會兒,再拿出來讓他猜猜食物在哪裡。猜中可以得到我們充滿驚喜的一句"Fantastic" / "Wow" / "Good job",但其實無論猜中與否,食物最後都到我們咀裡,哈! 我們二人輪流讓他猜,搞到他好忙碌。

有些食物不方便放手心,就示範握拳,開掌給他看,示意他學我們。等到他做到了,我們就變成右手握拳、左手開掌,然後還交替做了幾次。有時他全部搞錯,三個人笑成一團。不過最後他可能覺得很有樂趣,用了一個早餐時間就練成了我們的"絕技",以後一見面就成為我們的打招呼方式,一開一合,左右交替,看得民宿夫婦很開心。

晚上從夜市回民宿之後,我和朋友都在非常寬敞的common area看書。我在看日文書,我的朋友在看英文書,於是小人兒不看電視了。他拿著一本中文書坐在我們附近一起看。他在注意到我們三個人看的書很不同,他可能想看看我會不會中文,就叫我唸給他聽,但他的書有很多注音符號,我也愛莫能助。後來我想到一個好方法: 他自己先看,看不明白就自己猜猜,我們約定一個時間讓他把故事告訴我,然後我也告訴他我的故事。這樣我們享受了很寧靜的半小時閱讀時間。最後民宿夫婦說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兒子會自己看書,自己說故事。

無他,我是一個既喜歡和小朋友玩但又很懶的姐姐。就像在大學一樣,我會和你一定訂立一些雙方都同意的簡單規則,也會給你一些指示,然後你自己做完所有的事,做得好你就會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完。民宿夫婦有一個很棒的孩子,他勇於接受挑戰,所以才能跟我們"玩"得那麼開心。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人生第一次「補習」的發現

早前歐洲朋友來港,我們順路一起在亞洲到處玩,因此我錯過了兩節外語課。回來第二天,正打算臨急抱佛腳,omg,書上到底寫的是甚麼? 我從未如此文盲過迷惘過。

幸好,我學的剛好是歐洲朋友的母語。

翌日早餐過後,她一句"Are you ready for your 'lesson'?",就開始我人生的第一次「補習」。

朋友是一個金融界精英,每天對著複雜無比的文件,但當她對著我的BB程度教科書卻顯得有點手足無措。於是我嘗試自己看書上的短文,看到不懂讀或者不懂意思的就停下來問她。漸漸她和我一起做書上的練習,又解釋給我聽某些字的組合原則和發音。我就像一個小學生一樣有時跟著她唸唸某個詞語,有時自己畫個表把詞語分類,有時用剛剛學的詞語作作句。

本來六小時的課,一小時十五分就學完。就在這個期間,我也把所有學到的字的讀法和寫法都大致記住。雖然準繩度絕對不是100%,但估計大約有80%,以我學的外語課程的要求來說已經亳無問題。

這些異常簡單的外語文章讓我想起小時候學英文,常常被要求要讀字串字,常常要默書,常常被要求拼寫無誤,發音「準確」。可是長大了才知道我在學校學的發音,如"round", "count", "Poland", "Cambridge"根本就不準確。

歐洲朋友說她們沒有dictation,只有課堂上不計分數的拼寫遊戲。

朋友笑說"That's 80/20"。歐洲教育重功能,不重完美;  重運用,不用考核。所以她說她國家的PISA成績不太好,現在開始有聲音反過來說要向亞洲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