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選課如何避免中伏?

「伏」這個字的新用法,是學生教我的。我讀書的年代叫爛grade的教授做killer。這個term現在好像還在用。對於某科是不是「伏」,我一向覺得是學生個人能力問題,但當我自己變成一個學生,又別有另一番感受。

「伏」,是存在的,很看自己的preference。這個學期我中的伏,就是一個學期突擊測驗5次又考試又交paper的那個讓人讀到嘔心瀝血的course。如果你喜歡考試又喜歡每堂下課後讀讀書,其實沒問題的,反正現實是再怎麼伏的course都總會有人A。可惜我最討厭不斷測驗,也不喜歡考試,只擅長寫paper,但就算份paper寫得再好都不過50%。所以如果你問我,這課程當然伏到沒人有。但擅長考試測驗的人會說好easy。

假設每個課程的ABC比例都差不多,要避免中伏,主要可以考慮:
1)assessment (密度、種類、比重)
2)availability (instructor是否只有一個,這科是否必修)
3)時間(會不會太早太晏太多堂太累太餓)

1是關鍵,大前提是三者對自己是否有利, which means你要好了解自己。像我這樣的走去take個不斷測驗考試又不特別著重final paper的課程就又天真又傻啦。

2沒什麼好說,如果既是必修又只有一個人教,那伏味再重又可以怎樣?如果還有選擇,不妨去感受下教學風格是不是自己杯茶。

3其實都重要。原因不用說啦。

當然,有時也會明知伏味好重仍然去take,因為內容好有用,或者你對那科好有興趣。這時候的priority就是成績了,那就算爛grade也沒甚麼好說。

以上是假設了課程的ABC比例相約。Anyway, 了解自己,了解手上的選擇才是避免中伏的不二法門。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心靈的大掃除

第一次在這樣的場合致辭。面對著千多人,我用自己日漸生疏的外語,訴說對我的mentor,也是我中學時代網友的懷念。我以為只有廣東話和英文才會有觸動心靈的感覺,但原來用頗為有限的詞彙,一個不算熟悉的語言,也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一邊說,一邊就浮現出一幕又一幕的回憶。

在我之前,有家人、親人、朋友和學生先後致辭,在organ的低聲伴奏之下,大家都顯得相當平靜。唯獨到我,也許因為我獨特的外國人腔,也許因為我直接而有限的詞彙,居然把很多人接二連三的弄哭了,最後把自己也弄哭了,一發不可收拾。本來我說英文就好,那就可以利用語言的靈巧,用較為洽當的詞彙把所思所感呈現出來。一旦利用沒有像廣東話和英文一樣純熟的外語,事情就變得直截了當,開心就開心,傷心就傷心,難過就難過,像小朋友的世界一樣黑白分明。難怪小朋友開心的時候比誰都更開心,不開心的時候會歇斯底里地哭。

我把很多在場人士都給弄哭了,那真的如牧師所說,讓大家都進入自己的inner room,讓情感流露洗滌心靈嗎?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My Mentor

上個學期上一個教育課程,老師說到很多資優人士都有一個mentor。一路上,我其實有很多很多人給我很好的意見,有數之不盡的mentors,但說到小時候的一個關鍵性的mentor,是一個我中學時代由random chat認識的網友。那時候的網絡世界比較單純,而且尚未如現在普及,到處都是IT人士和高等教育界別人士,大概因為有規模的大學都會提供免費上網。有一段時間,我極討厭上學,每天花很多時間上網,就隨便認識了這位time zone跟我很接近的網友。

由於是random,聊了一段時間才知道對方原來比我年長三十多年。他自稱是數學老師,有時候我physics不明白他會嘗試為我解答,但多數我都是糊裡糊塗。有時候在學校有不高興的事,他又會給我簡潔又理性的分析。簡單來說他像一個很有才學又理智的前輩,還會在無論誰都認為我沒出息的時候告訴我有多聰明有多麼好的潛質,鼓勵我好好開發自己的潛能。有時候他會告訴我很多他以前在Cambridge求學時的往事,又會跟我討論很多哲學性的事,我都當故事來聽,因為誰他不知道大家在虛擬世界說的話到底有多真。如是者過了很多年,到了大學時旅行順路去約這個網友吃餐飯。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他真的不是一名數學老師,而是一位在當地最有名的大學裡赫赫有名的數學教授!

這位在我最脆弱最無助的時候random遇上的網友,最後成了我的好朋友。由中學直到大學,直到投身社會。前幾天我們還在facetime,他還笑說當年真的沒看錯,我的確很有潛質,未來甚至會有比現在更好的發展。想不到隔天早上,他忽然悄悄地在睡夢中離開了這個世界。What a shock!這是一種就算哭乾眼淚或者看盡世界經典還是無法理解的事。對他而言,也許輕鬆地合上眼睛就離開,還留下數之不盡榮譽,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感激您多年來的支持和啟發,rest in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