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偶然

這陣子把學生的essay print了出來帶回家慢慢改,有機會把平時沒多留意的學生全名看過一遍。放在最上的名字很眼熟,跟我讀書時教過的小朋友一樣。

讀我的這個課程的學生大都是Year 2,算起來跟那時教過的小朋友差不多。到底這個與我舊學生同名同姓的學生長成怎樣,因為星期才見面一次,居然印象模糊。

好奇心驅使下,我走去facebook打了她的全名。按了enter, 結果出來了!

哦,原來是這個女生。看著她的profile picture, 突然想起她上星期做presentation時的聲線,又好像與那些年教過的天真小孩有幾分相像。再看看她的中學,居然是我讀過的中學。然後小學呢,噢,沒有寫。再往下看,有一欄寫著她的小學,不就是我舊學生當時讀的小學嗎!!?

看到這裡,已經興奮到極點。看來是她了!

第二天,剛好那個學生與我有個單獨對話的機會。講完正經事之後,我們有了以下極奇唐突的對話:

我: 你有在______住過嗎?
她: (大惑不解地) 有
我: XX花園?
她: (頗為驚訝地) 是
我: 你有學過鋼琴?
她: 有
我: 大約X年前,我教琴,有一個全名與你一樣的學生......

她看看我,我看看她,相認了。

芸芸人海中,在同一間大學同一個學系同一個時間她選上了我的課程。很難相信在我面前亭亭玉立的女生,原來是多年前我教過那個天真瀾漫的小朋友。更難相信的是,多年後她又再做我的學生。

後來人開始多,同學見我們這麼興奮,問她甚麼事。大家知道我曾經是她的鋼琴老師之後,都說神奇。真的呢,簡直是個活生生的奇跡! 那種既真實又夢幻的感覺,可能只有我們兩個才會明白。

-----

想起那個年代很流行幾米題為「向左走向右走」的作品,還有以下電影副歌: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越話越唔聽

去看了「那一天我們會飛」,是九龍華仁的校園,有一段時間常常經過那裡,原來裡面是這樣子。遠看只會留意到那座新建的大樓,從來我不知道裡面會有綠色的舊建築。

這堵綠色的牆,讓我想起預科時讀的學校。現在已沒有預科,在我們會考的年代,有些學生會因為各種原因轉去另外一間學校升學。我也由女校去了男女校。

電影裡那些直接指令學生的老師,讓我想起那間我讀過的男女校。在那兒,我曾經變了「問題學生」,在最後的成績表上,老師給了"does not take school rules seriously"的評語,我差點帶著一個缺點走出學校。

在我讀過的女校,老師很少會說你不可以怎樣怎樣。學生做了犯規的事,老師會觀察,然後問:「你知不知道這樣做不對?」老師會稍等學生反應,而學生多是明知故犯,然後老師會再問:「為什麼要這樣做?」過程中學生有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後來去了另一間學校,是另一種文化。老師傾向下放指令。不知怎的,越是不准,越想去做。可能那個年紀的人都有些少反叛心理。

聽說華仁的校風很自由,所以透過電影在華仁的綠牆下看到那麼prescriptive的對白,會覺得格格不入。

我之所以在教育界做了那麼多年,純粹因為我沒有活在綠牆之下。好幸運每次都遇上一定程度上讓我思考,讓我發言的環境。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右腦左腦

最近朋友間流行玩左腦右腦測試。我又莫名其妙地被分到「十分稀少」的50:50類別。如果多問幾題,百分比會有變,結果又會不同吧。

有朋友在結果旁寫了"oops", 因為喜歡Hello Kitty的浪漫小女生得了100%左腦,我反而覺得蠻cool的。也有日理萬機的長輩是100%右腦,還以為商場殺戮需要左腦的冷靜分析。所以玩玩就好♪

題目挺有趣的,純粹問第一感覺和習慣,也沒有對錯。有興趣可以玩玩:

http://tw.vonvon.me/quiz/r/13/107/v_003Xy5ZayyybqCa?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share&method=share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我的作用只是打打氣

我和八十多歲的祖母感情很好,知道她入了醫院,就馬上去看她。

一去到,祖母在閉目養神。我在她耳邊輕輕叫她,當我們的眼神相交,她就對著我笑。我摸摸她額頭,看看燒退了沒有,雖然我其實不太懂得發燒該是怎樣的溫度。

祖母說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昨天一直在發抖。我說是發燒把身體的熱量發散出去,體內熱能不夠所以就發抖發冷,燒退了就慢慢不抖了。說得真的一樣,雖然我的醫學知識是零,隨便用common sense說來哄哄她,讓她感覺安心。

我見她腿屈著,像business class乘客的睡姿,顯然不太舒服。建議她向上移高一點,說好我數1、2、3數到3就一齊發力,但我顯然得把聲,我的力量很少,主要是祖母自己推自己上去。

我見她打了drip,不過沒有鹽水滴下來。Again, 我的醫學知識是零,只會請護士來幫忙看看。

我的最大貢獻,可能是去7-11買些日用品和必要時請護士過來。

我的主要作用,可能只是打氣。一切都得由祖母你自己加油。過幾天我們要幫你慶祝82歲生日架。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香港人英文水平下降?

又是EF的所謂研究,然後又推上報說香港的英文怎樣比日本差。我沒有任何數據,但我自己覺得香港人的英文隨著教育走兩極化。

朝早常常在電梯裡聽到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在支支喳喳的著流利英文。比起我自己讀大學的那個年代,現在大學裡的學生也有不少畢業於國際學校,英文比我地道得多。同時,也有一些讀中文中學的學生,成績也很好,英文相對遜色,說起來有些生硬,詞彙或者不太豐富,但做presentation還是完全沒問題。在我的世界裡,學生的英文文平因為成長造成很大分野,由native level、fluent level到functional level不等,結結巴巴的只是極少數。我覺得隨著家長把子女送去國際學校和外國讀書的風氣,英文好的人愈來愈多,我讀大學時的同學都只是very fluent, 很少native/near native, 現在我教的課程平均一般都有約20%或以上的學生的英文native/near native。另一方面,以往很少人讀中文中學,所以以前的學生大多較習慣用英文學習,近年隨著母語教學的推行,大學收了有不少中文中學畢業的學生。即使他們的英文水平符合大學的入學要求,表達起來有一些人還是明顯有限制,尤其聊天時。報章上常說大學生英文水平下降,但我看到其中一部分人比以前以第二語言學習英文的任何學生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下降與否,視乎你的著眼點是誰。

至於普羅大眾,除了一部分教育水平較低的大陸新移民,一般市民的英文也不見得很差。如果說市民的英文水平下降,那是什麼人跟什麼人比較? 是哪個年紀? 那種職業? 還是同一班人在不同時期的比較?

EF每年在炒作同一個所謂研究得出同一個結論,不悶嗎?

---------------------------------------------------------------------------
最近朋友間在fb流行玩一個英文小測試。跟EF的那個研究差不多,可以做來玩玩,但不用認真對待結果。

題目共25道,應該是來自劍橋英文水平測試。名稱好像很厲害,結果也很搞笑,100分滿分是莎士比亞級數,但根本不用讀任何莎士比亞就可以全對,考的純粹是基本語法和用詞知識。

http://www.arealme.com/english-level/zh/

有興趣可以玩下。

剛剛有一個朋友得了88分,想知道自己哪裡答錯。明明剛才說當玩,現在又這麼認真,我們在考試制度下長大的人真的很奇怪,喜歡執著於對答案這件事。

好吧,答案如下:

1. when are you free?
2. how long for?
3. in the evenings
4. have you got anything else?
5. tom isn't here yet.
6. falling
7. must
8. lose
9. information
10. way
11. making
12. attitude
13. has had
14. between
15. as usual
16. provided
17. supply
18. set
19. handy
20. arriving
21. fancy
22. engage
23. offence
24. prepared
25. supply

最難可能是第21題吧。我們香港人好像比較少把fancy作動詞用。這個字其實很好用,跟"like"不多。印象中是讀中學時看Seventeen學會的,一般雜誌社沒有賣,那時要刻意去jumbo grade或者hmv買。不知道這本美國年輕人雜誌還健在嗎?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小小趣

未到上課時間,有時會聽到學生聊天。今日有件小事,讓我在課室的角落偷笑了一下,回到office甚至現在想起還是覺得有趣。

朋友坐在一起是正常不過的事。今天有6個經常坐在一起的學生,碰巧5個穿了黑色。ABCDE同學正討論究竟F同學會不會也穿黑色?

F進來,即時成為眾人焦點。

同學A: 如果你都著黑色我地就全部同色喇。(同學F穿了灰色)
同學F: 我係淺黑色。
同學ABCDE: (異口同聲地) 黑色點淺呀?
同學B: 係囉,我都買咗架全新0既二手車
(大家正在load機之際......)
同學C: (即時反應) 嘩,你架淺黑色0既全新二手車好靚喎!
(結果ABCDEF一齊狂笑)

缺乏現場感可能沒有很好笑。最難得的地方是幾個人又合拍轉數又快,連旁人都能輕易感受到他們的樂趣。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慢D

從小到大,身邊不難聽到催促的聲音。「快D快D!」。外國朋友來香港,進了茶餐廳,差點沒被那3分鐘上齊庵烈、多士、米粉、咖啡的效率嚇壞。速度可能是我們的賣點。

身為香港的一員,連坐車也講究速度。小巴沒等最後一位乘客坐下就開車,你最好訓練下平衡力。巴士如果不是把握時間先從上層先走到下層,隨時來不及下車。地鐵doo聲大過天,關門時間一到,儘管你還有半個身位才踏進列車,大腦還是會指揮你走快兩步以免被夾。連截的士也要一眼關七,尤其本來不該上車的雙黃線地帶或者交通燈後,先跳上車關好門才說去哪兒。自己開車就更要在香港既繁忙車速又快的路上馳騁。

我們的速度都是這樣被訓練出來。

然後昨晚我去坐了電車,下車時已經慢了兩拍,八達通還要沒有反應。我荒荒張張的打開銀包盡快把八達通拿出來拍,只聽到司機慢條斯理的依起扒牙微笑著對我說: 「慢D啦,唔駛急」。

「慢D」,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這樣對我說  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