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移民

我現階段沒有計劃移民,主要因為我沒有子女,自己又不是十八廿二,不容易一下子連根拔起。不過你看到今天我念過書的那間百年老店也這樣,說不唏噓是騙人的。

之前有感而發寫過有關八九十年代移民,隨手轉貼了幾十年前鏗鏘集訪問回流、移民、申請居英權的人的那幾集。今日不如轉貼幾個我認為很好的Youtube短片。好的定義是:有內容,簡潔易明,說話有條理,表面上看來沒有因為收廣告費而提供嚴重偏頗的內容。

先戴個頭盔,我跟以下任何Youtuber不認識,也沒有任何合作。

這個頗新的Youtube channel很好,近期愛看。

他的其他影片也不錯,我已經全部看過。將來說不定,但現時他大部分的影片都離1M的觀看次數很遠,暫時未像某些Youtuber一樣變質。我看得出他每一條片都花時間搜集資料,影片內容很濃縮,不會講來講去三幅被。

下一個channel,很抱歉,是只有德文字幕的德文學習channel,主持人是白俄羅斯背景的在德YouTuber。下面的影片講關於有助移民及早融入當地社會的心態,我覺得講得很中肯。其實我個人覺得如果能在德國找到工作,自己去,或者夫婦二人一起去都沒問題,像柏林、法蘭克福甚至是哥廷根這些地方都不太難適應。不過,如果有子女,我自己就不一定選德國。可能加拿大這類比較容易融入成為當地人的地方,對小朋友的成長比較好。純粹個人感覺,其他人可能想法不一樣。


我還看過無數英文、日文和國語的影片。深入淺出針對加拿大、英國、澳洲移民準備的,我暫時覺得是上面第一個。有些channels也很有趣,深入介紹當地吃喝玩樂。其實也很好,不過我自己就覺得計畫去當地旅行,或者移民到步後慢慢發掘也未遲。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現階段沒有移民計劃,純粹覺得認識多些沒有壞。其實我小時候已經對這個話題很有興趣。可能在電視聽得多。我還在讀低小那時候,已經叫爸爸申請居英權,不過他沒有理我 🤷‍♀️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未來的人也會這樣看我們嗎?

1918年的Spanish Flu,據說第一次有紀錄是1918年3月,但這個美國的個案並不是源頭。經過第一波之後,疫症橫跨幾個大陸傳遍世界成為pandemic,由第二波開始,死亡率就大大增加。當時有國家關閉學校和宗教場地,日本等地有人帶布口罩,以至後來德國也有人帶面罩,但效果當時一樣備受質疑。

我最有興趣知道的是,1918年3月傳到美國的那場疫症,什麼時候結束?

結果是1920年4月(也有說是1919)。如果以美國不是源頭來講,歷時接近兩年。如果沒有疫苗,2020這次也會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吧。

1918年的疫症,後人這樣看: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magazine/2018/03-04/history-spanish-flu-pandemic/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Spanish_flu

2020年的疫症,你猜未來的人會怎樣看?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Zoom有感

幾個月前寫過同一個題目,這次我是學生。

上了五週後,德文課程由這星期改為網上授課,是我第一次以學生身分開Zoom,有很大的感受。

我的德文老師是個做事很有條理,講解清晰的老師。學生都覺得她教得很好,可是她在Zoom向我們發問,也不見得一定有人回答。有時是不知道答案,有時是需要時間組織答案,有時純粹懶。課後我想起自己的學生,之前也寫過,就算我在Zoom問他們有沒有問題,他們也會用打字或者Zoom交叉的選項,甚至是unmute自己禮貌回答說沒有。無論我問什麼問題,總會有人回答。即使他們不知道確實答案,也會嘗試把手上的線索分享給大家,有時我會補充說明,有時會有另一個同學補充。有一次,我們在課堂有個深入討論,我把學生逐個逐個變成co-host,好讓每次都有一個學生可以cold-call邀請另一個學生發言,因為我希望課堂的中心不再是我,這樣他們會有更多機會參與。有一個男同學說他不想講,想不到課後他馬上寫了電郵向我道歉和解釋 😮

今晚上過德文堂,我發現原來這些不是必然。

原來,我一直活在烏托邦。

原來,當人不想說話,他們是可以集體不回應,然後課堂突然一片寂靜。

我突然覺得我好像一直被我的學生寵壞了。他們做到連我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我上了一堂課三小時已經有Zoom fatigue 🥱

突然有感而發。

後記:
剛剛有任教教育的教授問我Zoom教學的技巧。我覺得以下幾點都頗為重要。技術上的技巧網上很多,我就集中說一些rapport building的東西。因為是messenger copy過來,寫得很快,可能會有漏字和文字使用上不完美的地方。不喜勿看🤪

1. Make sure the students know each other and let them show their personality and 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 in the class

2. The instructor should show more facial expressions and use the voice well, so that students feel like listening and talking to you

3. Allow some time for students to read and think and ask them to switch off their camera for a few mins of quiet reading if needed so they can focus

4.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spond to you with the tick and cross buttons. It’s very quick. There’s no need to use a poll all the time

5. Refer to the student names when they contribute to the whiteboard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o that they feel their own presence and their contribution being acknowledged. On Zoom you can tell who has written what on the whiteboard on teacher’s view.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ain some of their answers and comment on other people’s answers.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怪事

最近又去了學德文,相隔上次上課已經一年多了。做了簡單的分班試,當我知道被安排的C1班上有我以前B2的朋友,而老師又是我之前寫過教書很有條理、解說精簡易明的那位,超開心的耶。

話說在這個課程我們每人都要present一次,二人一組。其實我的德文很baby,無論文法和詞彙都是有限公司,所以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用比較複雜的句構和詞彙,簡簡單單講完5分鐘就算。我的拍擋是個幼年曾經居住德國的韓國人,發音完美,詞彙豐富,跟她一起準備是個很好的經驗。她可以脫口就說,我唯有將勤補拙了。

就是這樣,我就為了這次presentation比平常準備得更多。平時英文的presentation,內容準備好就可以隨時講。因為我的德文還是處於一個相當低水平,所以就寫了稿、在腦裡run了一次、印了一頁紙6張slides的preview出來,還事先不看稿練習了一次。這些東西全都是德文的,但後來發生了一件怪事。

那天晚上present完回家,在instagram寫了一個日文post。突然發現自己的日文,變回很多年前那麼流暢,隨手就寫,有種得心應手的暢快感覺!

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為甚麼練習德文,日文也會變好? 它們都是腦裡同一個位置掌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