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曾經喜歡過的黎天王

我現在的學生2000年後才出生,應該大多不知道四大天王了。最近有個年紀比我大十多年的同事講起以前喜歡黎天王。實不相瞞,我也喜歡過他,特別是唸小學的時候,那個年代四大天王總會喜歡一個。

聽說90年代黎天王在韓國和日本很紅,是因為oppa般的暖男形象嗎?還是因為當年香港的廣東話流行曲大多是日本流行曲的cover?

槇原敬之的失戀歌「もう恋なんてしない」

變成黎天王的情歌「我的親愛」。


谷村新司的「最後のI love you」


變成「夏日傾情」。

槇原敬之的「三人」


變成「傻痴痴」。

早幾年鄭融在演唱會唱「傻痴痴」唱得很好聽,特別喜歡她的音色。

香港作曲家的出品,我以前喜歡這首:

古倩敏作曲的「藍色街燈」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以前上學途中喜歡聽的歌

唸中學時有一段時間很不喜歡上學,每天去上學的路上都要靠聽歌提神。那時候喜歡日本歌。安室奈美惠出道時我對她沒有特別喜歡,過了幾年才開始聽她的舊歌,特別喜歡”Dun wanna cry”:


還有Kinki Kids(非常奇怪的組合名稱)的”Rocketman”(4:44開始):

當時其實也喜歡英文歌,例如Natalie Imbruglia的”Wishing I was there”: 

中文歌喜歡徐若瑄的「不敗的戀人」:

還有kelly的「花花宇宙」:

聽這些歌勾起很多往事。那時候很多人誤會我不喜歡讀書,其實我當時不喜歡的是上課。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仍然在Zoom

網上教學已經一年多,很疲累。不是身體上的疲勞,而是搞盡腦汁的精神疲勞。

去年開始時,只要在合適的timing問對的問題,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回應,就可以輕易得到很不錯的反應。

一年後,我們仍然在Zoom。超過特定人數的課還有某些種類的課沒有mixed mode learning,我的是其中之一。

雖然我的課堂的參與程度仍然相對很高,但很難再有突破,很難再有開始時對網課的新鮮感。我覺得難以想出新的互動,也好像沒法突破身在不同空間造成的隔膜。

我想起還在唸中學時,有時老師用powerpoint或者visualiser,就有新鮮感。

後來到我開始教書時,安排學生用iPad或者facebook參加課堂活動,就有新鮮感。

每個新的媒體好像只能帶來短暫的新鮮感。

雖然我認為課堂的主體是內容不是媒體,但在媒體不能改變的前提下,怎樣才能有新鮮感?

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聽契仔練琴

這次應朋友要求帶契仔來我家練琴,只有我們兩個。我問他最喜歡彈哪幾首,喜歡的不如先彈。這樣比較開心。

彈到第四首是這一首:


大家覺得是不是很生動很愉快?

我在遠處坐在sofa聽,可能因為這首節奏比較快,沒有足夠時間給他慢慢看譜,很多左手的chords都彈錯呢。所以我終於過去跟他說「你覺不覺得這裡跟這裡,你剛才彈出來的好像有些奇怪?」

正要指導他慢慢「數」出對的音,忽然間我想起來其實我自己不是一個一個音慢慢「數」出來的,而是懂得chords的組合。

所以我決定用半分鐘,用小朋友聽懂的語言介紹一些作曲原理給他。

大致是這樣:

我:作曲家作呢首歌嗰時,有d chords係會經常用,例如CEG(我彈出來),你覺得好唔好聽?(我想避免用”consonance”呢個詞彙)

契仔:好聽

我:CEG係咪開頭呢度都有?

契仔:係

我:如果我咁呢(之後我彈左CDG),你聽下,係咪好似有d奇怪?呢個係撞音(我唔想講 “dissonance”咁深奧)

契仔:係。(指住FG)咁呢度係咪都係撞音?(佢彈左FG出黎)

我:(有如教育電視裡面經常彈出彈入嘅家姐)你問得好好,呢兩個本來係撞音,不過其實仲有其他音,個chord係呢個(我彈左個dominant 7th GBDF),你聽下,係咪都好聽?

契仔:係

我:你見唔見到今次個chord 嘅G唔喺最低?有時d作曲家鍾意咁樣,可以調轉d次序嘅,放G喺上面

之後他覺得這些作曲原理好像很有趣,我就趁機鼓勵他不如再彈一次,一邊聽聽自己彈出來的chords怎麼樣。

他自動試了兩次,就已經聽到彈得不對的地方,自行修正,也留意到那些chords的patterns了。最後一次彈的全對。

這個突然想到的方法效果好像還不錯。

P.S. 後來我回想CDG好像不是dissonant chord,應該是suspended chord(??)讀書時學過的八級樂理好像已經全都忘掉。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面對考試的心態

韓文課的功課,是利用堂上學到的文法按不同的情境造句。上星期學的是「~때」,意思是「~的時候」。

我隨便寫的其中一個句子是:
시험 때 긴장 안해요. (考試時我不緊張。)

想不到韓文老師覺得很神奇。

我知道很多人考試會緊張,特別是不太了解自己的實力,或者徘徊合格邊緣,那樣的話我也會緊張。

可是,如果已經相當肯定自己實力非常不足,那我就不會緊張了,只能儘量準備,等待奇蹟。例如我中學時的物理成績由始至終都沒有好過,所以沒什麼好緊張。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如果是自己非常拿手的科目,也不會緊張,反正已經差不多肯定結果會好。也沒什麼好緊張。

根據我的經驗,心態是這樣的話,出來的成績反而會比平常的好。簡單來說,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實力,知道自己的位置。

如果真的緊張到不得了怎麼辦?上床睡覺。反正多讀幾小時也不會怎樣。

韓國的那個「四當五落」(每天睡四小時合格,五小時就會落榜)的說法很誤導人。其實長期睡眠不足反而會影響思考能力和情緒。有些人可以睡很少,但那些人可能不包括你和我。我仍然覺得了解自己的實力、用對方法最重要。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Keep playing!

讀書時看過有一本講一個鋼琴家的書叫”Keep playing”,書名很有意思,既是彈,又是玩。很適合用來形容今天晚上讀小學一年級契仔來我家彈鋼琴的樂趣。

吃飯前他順便在我家練琴。契仔媽媽邊一起數拍子,邊指出彈錯的地方,然後突然交託給我接力。

!!!??

你會怎樣陪一個只學了彈鋼琴幾個月的六歲小孩?

這是他要彈的其中一首歌:


這是教堂鐘聲的旋律,所以當契仔左手把C一直hold住忘了放開,其實跟鐘聲相似,大家聽聽:


是不是回音很大?聽上去是不是第二三四五個音起的時候,第一個好像還在迴響?

所以還在彈的時候,他不斷無視休止符,我也沒有即時糾正他。

彈完了,我指著左手的休止符問:

「你知道這些符號出現時,你的左手要做什麼?」

「休息」,他回答。

「對的👍 你剛才忘了休息呢。」

然後我彈了一次給他聽,還給他看上面第二個影片,讓他感受大鐘的聲音效果(教堂鐘聲找不到Whittington,只有旋律完全不同的Westminster)。

最後,我們還用了pedal,模仿大鐘在回音下的旋律🎶

平日他每首歌只彈一次,今晚他竟然自動一口氣彈了3次,到快要吃飯還要繼續彈。如果每一首歌都可以像這樣碰巧激發他的好奇心,說不定練習可能也會變成樂趣呢?

Keep playing 🎹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關注精神健康

這些年特別在香港,很多人的心情有如坐上過山車般不由自主地大起大落。Covid19擴散之後很多人受到更大的影響,未來有更多變數。

我平日喜歡看Two set violin整古做怪的影片,不過今天他們認真拍攝有關情緒健康的影片讓我更想跟大家分享。講的雖然是musician的經驗,而我不是musician,但也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可能你像我一樣沒有情緒問題,也暫時沒有經濟壓力,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我覺得多認識沒有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