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和老師吃飯之際,我終於突然間解開為什麼我以往的數學成績總是這麼爛之謎。所謂爛,當然不是指不合格,但比起其他科表現總是不好。就算做完past paper,也只能在公開試得個C。
我一向都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我聰明,但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這麼爛。而且明明IQ Test也有數學元素,我的表現也沒有特別差。直至前幾天,好像終於真相大白。
IQ Test的題目都短小精幹,幾秒就可以解讀,幾乎不用想就可以得出答案。學校的數學題目往往長篇大論,最少有20-30個字,還附上一大堆掩人耳目的資料。光是整理資料,就好像把我的RAM全數用掉,不用說還要選擇適當的公式應用出來。其實世界上有沒有數學閱讀困難症這個病? 因為我小時候對著一堆數學資料,間中有應接不暇的感覺,那時候數學成績ABC都有。我猜C可能是因為某些topics有很多數據呀什麼一大堆的要處理,A是因為題目簡單沒幾個字,像IQ Test可以用反射動作一樣極速解答。
回想起小學時代就可憐。得到C的下場,是被大人們大條道理說我這樣那樣不對。通常都說是偷懶,因為上次明明是A嘛,不是偷懶是什麼。其實問題不如他們想的那麼簡單,就算是同一個學科,都有讀得比較拿手和讀得吃力的topics,完全不能一概而論。可是他們多數不會大講究到底問題的成因在哪裡,總之成績表一出,就指著那個黑白分明的總分來作他們的interpretation。過程不免比較上幾次考試的成績,又拿我和其他同學比較一番。幸好我是個頗為"識做"的小朋友,事後會自己走去書店買本補充來自行spoonfeed一番,如果下次還是沒有考好,他們也無話可說。
長大後得了數學恐懼症,但奇怪的是後來找工作每次做的aptitude test數學那部分都出奇的順利。一來題目都想IQ Test一樣精簡,二來aptitude test都不用公式只用加減乘除,三來可以用計數機甚至excel,變相減輕我腦裡的RAM的負擔。Anyway, 我對數學,是徹底的沒興趣了,除非奇蹟出現。
我偶然會做與數學書有關的工作。如果有機會寫數學題目給像我這樣"處理數學資訊失調症"(這個term是我隨便寫的)的人,我大概會把題目寫得短一些,減少在題目裡不斷轉換subject,還會盡量加插一張有助理解題目的圖,說不定結果會很不一樣。
以下列某瘋狂小一數學入學試題為例:
詩詩有糖10粒,爸爸話用2張糖紙可換一粒糖,最後詩詩總共可以食到幾多粒糖?
如果這樣寫,會不會較簡單?
詩詩有10粒糖,她可以用2張糖紙換1粒糖。詩詩最多共有幾多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