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IQ Test和學校考試

早幾天和老師吃飯之際,我終於突然間解開為什麼我以往的數學成績總是這麼爛之謎。所謂爛,當然不是指不合格,但比起其他科表現總是不好。就算做完past paper,也只能在公開試得個C。

我一向都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我聰明,但我的數學成績一直都這麼爛。而且明明IQ Test也有數學元素,我的表現也沒有特別差。直至前幾天,好像終於真相大白。

IQ Test的題目都短小精幹,幾秒就可以解讀,幾乎不用想就可以得出答案。學校的數學題目往往長篇大論,最少有20-30個字,還附上一大堆掩人耳目的資料。光是整理資料,就好像把我的RAM全數用掉,不用說還要選擇適當的公式應用出來。其實世界上有沒有數學閱讀困難症這個病? 因為我小時候對著一堆數學資料,間中有應接不暇的感覺,那時候數學成績ABC都有。我猜C可能是因為某些topics有很多數據呀什麼一大堆的要處理,A是因為題目簡單沒幾個字,像IQ Test可以用反射動作一樣極速解答。

回想起小學時代就可憐。得到C的下場,是被大人們大條道理說我這樣那樣不對。通常都說是偷懶,因為上次明明是A嘛,不是偷懶是什麼。其實問題不如他們想的那麼簡單,就算是同一個學科,都有讀得比較拿手和讀得吃力的topics,完全不能一概而論。可是他們多數不會大講究到底問題的成因在哪裡,總之成績表一出,就指著那個黑白分明的總分來作他們的interpretation。過程不免比較上幾次考試的成績,又拿我和其他同學比較一番。幸好我是個頗為"識做"的小朋友,事後會自己走去書店買本補充來自行spoonfeed一番,如果下次還是沒有考好,他們也無話可說。

長大後得了數學恐懼症,但奇怪的是後來找工作每次做的aptitude test數學那部分都出奇的順利。一來題目都想IQ Test一樣精簡,二來aptitude test都不用公式只用加減乘除,三來可以用計數機甚至excel,變相減輕我腦裡的RAM的負擔。Anyway, 我對數學,是徹底的沒興趣了,除非奇蹟出現。

我偶然會做與數學書有關的工作。如果有機會寫數學題目給像我這樣"處理數學資訊失調症"(這個term是我隨便寫的)的人,我大概會把題目寫得短一些,減少在題目裡不斷轉換subject,還會盡量加插一張有助理解題目的圖,說不定結果會很不一樣。

以下列某瘋狂小一數學入學試題為例:

詩詩有糖10粒,爸爸話用2張糖紙可換一粒糖,最後詩詩總共可以食到幾多粒糖?

如果這樣寫,會不會較簡單?

詩詩有10粒糖,她可以用2張糖紙換1粒糖。詩詩最多共有幾多粒糖?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被考起

放假先來喉嚨痛,實在太可惡。早上六點多去粥店,全店都是公公婆婆,我忽然間變成「阿妹」。六點多的粥店像歐洲,會有不認識的阿婆阿公主動跟我聊天。明明座位很多,他們會特意坐過來一起吃。

阿婆問我怎麼知道這家粥店。我該怎麼跟她解釋其實我先去open rice打個「粥」字再search附近餐廳,然後用google map上的GPS route finder走來的呢?

我說「上網搵架」,阿婆馬上明白!阿婆用好羨慕既眼神望住我話「宜家d後生真係叻,上網學咁多野」。我叫阿婆學,其實一學就識。阿婆笑到露出一隻金牙(!),擺明一副「我會去學就奇」的樣子。

阿婆問:其實d後生成日低頭望住個電話係做啲咩架?

其實,有時我都唔知。坐係屋企sofa玩一陣電話,一抬頭原來已經幾小時。

食完粥去7仔買喉糖。A款有2.5毫克某active ingredient,而B款有0.25mg另一款active ingredient, 但又講明沒A款的active ingredient。毫克跟mg,究竟哪個比較多?7仔的店員很好的主動問我要不要幫忙。他會知道毫克和mg哪個份量比較多嗎?如果我真的問,他會不會以為我是瘋子?

馬上whatsapp醫生朋友和另一個專做醫學翻譯的朋友,都沒反應,可能7點真的太早。我記得有另一個單位叫微克,比毫克小,那會是mg的中文嗎?我見A款有獨特配方,而我初步估計毫克比較大,就買0.25毫克那一款啦。

回到家,朋友說毫克=mg,而且那兩個active ingredients都差不多 (我暈)

其實我該google一下mg和毫克才買。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加拿大口音?

有幸獲邀擔任古典音樂會的司儀。那篇稿我在家裡只看了一次,讀了兩遍,就膽粗粗出發去音樂會。本來我也想準備好些,說到底這是我第一次主持音樂會,但在強勁的jet lag之下,講稿沒可能是周公的對手。

Anyway, 這種不用爆肚的司儀工作,我猜不太難。在jet lag的輕微影響之下,我嘗試把語速調慢5%,用鄧梓峯陳芷菁的那種大方得體語氣厚著臉皮的大刺刺地拿著一張手掌那麼大的紙把我的稿輕鬆而流暢地讀了出來。在幾乎零準備之下,其實我有些心虛,中文部分有一兩個字咬字不清。

回到後台的一刻,其他人居然都顯得好滿意。有一個長居加拿大的音樂人問我是不是加拿大回來。其實我由此至終都在香港讀書,沒讀過名校或者國際學校,平日也不常有機會講英文,而加拿大,我從來都沒去過。

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有加拿大口音。如果真的有,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長居加拿大的音樂人很好奇我的英文如何學,我只覺得重要是專注。或者學習樂器有幫助,但重點是好小心地聽清楚一個一個的發音,用心去感受英文的節奏和聲音起伏。Anyway, 我其實還是沒有說得很好,一切尚在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