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去群育學校做義工

去群育學校做義工,有機會教我在大學不會教的科目。美其名是教,實際只是個自願參加的課餘小組。這個興趣小組的範疇是我自小的興趣,早幾年甚至為興趣讀了個碩士學位,不過我覺得對於群育學校的學生,重點不在於我到底有多少知識,而是我們的互動到底有多少啟發和觸動他們的地方。

按著這個大方向,我開始設計教學活動。平時在大學可以一個問題討論很久,我有時當一個facilitator問些good questions就可以,而群育學校的學生年紀較小,知識與大學生不能相提並論,於是我預算要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活動,大約10-15分鐘一個,60分鐘的課堂4-5個。搞了三小時之後,我終於想好5個活動,只有第一個由我主導,先給些input,其餘都是遊戲形式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一而再再而三用截然不同的方式運用出來,同時又可以提升難度。

計劃和實踐總是兩回事,踏進課室之前我已經有心理準備隨機應變。

看著幾張精靈而頗為友善的臉,我們正式開始。過程出奇的順利,或者因為我教的不是正式學科,大家都很有新鮮感,又或者是我的教法,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活動之中得到滿足感和樂趣,很快就建立了很好的rapport,有講有笑,有問有答。

又或者...

其實我明白最大功勞是群育學校先把他們教好,教他們尊重別人,教他們專心學習,教他們積極參與...... 對著學習動機這麼好的一群,事情才會得這麼順利。

如果你問我,群育學校的學生是不是真的那麼好教呢,答案當然不是。有很多微小的地方,我可以猜想到學生們其實可以很串很無禮,只是他們選擇不這樣做。難得我們的課堂氣氛很好,他們在電光火石之間,就選擇用較友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在他們轉瞬即逝的表情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所以,要感謝的,還包括學生本身的理智。

於是我在下一次課堂,給每一個學生用非常淺白的文字寫了一張感謝卡,真心多謝他們具體的良好行為和努力,還有一些我在短時間內觀察到每個人的優勝之處,並且鼓勵他們繼續保持、發掘和發展自己的長處。

接著以後每次都非常順利,或者因為我們處在非常ideal的地方。

我教的科目沒有成績,沒有好壞,只求興趣,只求每個人積極參與來換取成功感。

當一個課堂再不講成績,單純講興趣和內在的學習動機,就可以停止製造失敗者,大大減少給比下去而無聊無奈的經驗,但在亞洲物競天擇似的教育,我們又如何能做到像芬蘭的基礎教育一樣求學不是求分數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