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課室管理的cul-de-sac

以前讀過課室管理,主要教老師要因時制宜,粗俗說句是要看準時間一啖砂糖一啖c。

(上集提要)大約個月前德文老師上課途中叫我個名,因為我上堂時太悶所以自己食糖又摟前後左右同學食糖; 我猜食糖本身無問題,但他可能覺得我應該要專心點。

今集又有新發展。話說今堂德文老師將一個簡單到爆炸的題目loop來loop去,練完句型又練對話,練完對話開練討論,途中我和旁邊的兩個同學覺得悶。為免又被叫名,我堅持了個多小時之後自己take個break去附近coffee shop快快手手買杯double espresso振一振奮精神。

10分鐘回來,那兩個本來坐在我旁邊的同學坐在幾乎天各一方的位置。搞甚麼呢? 再過15分鐘break我問他們。

他們一個在大學讀書,一個是中學老師,照理應該很懂玩上課這個遊戲; 原來她們覺得三覆被來來去去太悶,開始一起玩snapchat,然後德文老師就像香港的小學老師一樣迫她們分開坐。

其實我們想得閒傾下計得閒又想玩電話,我不是覺得沒問題。我跟德國朋友說了這件事,她說她以前公司培訓也有這樣的情景: 同是德國人的高層在培訓環節不斷跟其他人聊天,結果就被培訓人員像教訓小學生一樣當著全部人面前說了幾句語氣很重的話。朋友說高層默不作聲動也不動,如果換轉是她,老早就拍拍屁股開門走人了。

可能我由小學開始已經習慣了在學校上課歎慢板,老師把那些早就明白的東西重覆重覆又重覆,我以前偷偷地食粒糖,細細聲傾幾句計,望望窗外的青山白雲綠樹飛鳥,時間慢慢就過。

這個由於不同學習能力造成的死局,好像只要涉及subject knowledge teaching, 就無論德國還是香港的老師都沒有很多人能夠突破。

除非......

除非他們只把能力相若、興趣相近的人放在一起......

也有做法是讓能力不同的人互補不足,但如果不是芬蘭那種涉及多種能力的不分科教學,看來也難做到理想效果。

P.S. 我的德文堂當然也有可取之處,每次清晰無比又互動的文法解說是繼續去上課的主要原因。如果可以把重複練習的時間減少就好了…

2 則留言:

好奇媽媽 提到...

估唔到教成人還會出現這樣的老師,唉!

宇治金時 提到...

多謝你留言,唔好意思我三月先見到你個留言。我同德國朋友傾過,如你所講,呢個現象響成人教育絕對唔正常,所以我轉左去另一個地方讀喇,哈!